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1单元重点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丁香花的
2.学习文章的行文思路,构建自己的作文路径
教学难点文章由事物引发联想来抒发自己的感受的'写法
教学准备朗读课文,尝试构建本文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的花草树木在文人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品质,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花草树木有象征意义?
出示丁香花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丁香结?文章哪些段落提到了丁香结?
2.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并以此划分课文结构。
丁香花--丁香结
赏花--悟花
二、再读课文,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什么品格?
1.城里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视觉
2.城外丁香花的美丽芬芳:花色、花香。视觉嗅觉
3.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形态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重点讨论,赏析句子:
1.“银妆”“星星般”“探出”“窥着”的修辞和作用?
2.“积雪”“莹白”代替丁香的好处?
3.“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总结:作者赋予丁香什么品格?
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三、文章后半部分正式写丁香结,作者由丁香产生了哪些联想?丁香结有何象征意义?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1.联想一:微雨中的丁香具有美感。
下位问题:
1)雨中丁香有何特点?为什么说“丁香应该和微雨在一起”?
2)如何理解雨中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
联想二:人生的仇怨和不顺心的事解不完,但生命需要结,否则太平淡。
下位问题:
1)联系古诗,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2)作者对此如何理解的?
四、读写结合,理清托物言志文章的思路,仿写,列提纲。
下位问题:
1.课文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丁香谈到人生道理的?
丁香-丁香结-愁怨-古人的看法-我的看法
提示:
1)物体的特征要描写细致、生动、跟自己的生活要有联系,不能泛泛而谈。
2)自己的感悟要贴近实际,和物的涵义有关联,不能空谈。
2.你能否模仿这样的结构方式,写一段托物言志的短文?
讨论,课堂形成大概思路。
举例:
比较两种思路:梅花-耐寒-勇面困难-我要学习这种精神
窗台的小花-历经风雨而不谢-我最近的学习状态-要直面困难温故知新,了解象征手法,为学习文本和写作准备
初读,理清文章结构
再读,了解物体的象征意义
由丁香过渡到丁香结,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指导写作思路,对行文思路优劣进行比较
作业设计与拓展
3.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仿照本文的写法。200-400字。
板书设计
丁香--丁香结--愁怨--乐观
颜色、形状、味道--美丽、高洁、愁怨
象征托物言志
教学得失
本文篇幅不长,小巧精悍,涵义丰富,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所以想用这样的短文教会学生如何在描写一种景物的时候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读写结合是作文课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学生有模仿的对象,用经典范本提升作文水平,是非常有意思的尝试。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2一、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
2、赏析语言美: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独特感受的写作手法,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领会作者感情以及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准备
ppt。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训练朗读。
2、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预习
1、查阅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画出写得好的词句和不理解的语句。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
疏通字词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
(菊花:坚贞;梅花:高洁;牡丹:富贵;雏菊:天真单纯;百合花:冰清玉洁;玫瑰:爱情;四叶草:爱和幸运……)
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结”
(1)看题目,“丁香结”是什么?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散读全文:
读准字音;画出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
(2)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从而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关注,
3、理清写作思路
(1)提问: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什么?
引导学生试着划分文章结构,说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课文脉络。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答: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4、赏析优美语句
先让学生找一找他们觉得好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试着赏析。
再用提问法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
(1)有的宅院里探出 ……此处隐藏22188个字……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1.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2.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四、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五、入文初探“丁香结”
1、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语句用横线圈画出来
2、理清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划分段落并概括。
(1-3重点写丁香花;4-6写的是丁香结。“赏花”到“悟花”)
六、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2.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优美段落,积累好句段。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你认为文中的丁香结具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二、积累拓展
欣赏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其一)、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想想课文引用其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三、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
四、布置作业;自读许地山的《梨花》。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15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段,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积累语句。
3、领会和学习作者由丁香花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积极豁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种花卉的图片,引出丁香花
大自然的花卉万紫千红,俗话说,各花入各眼,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花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出示丁香花图片,找同学说说对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又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结》,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导入新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几种花的象征意义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基本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2、积累生字词:(结合教材课后读读写写,适当补充拓展,注意正音)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参差斗室朦胧恍然
【设计意图】
走近作者,知人论世。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打好学习的基础。
三、初读文章,梳理“丁香之结”
1、自由散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且圈划出描写“丁香结”的句子。关注这些句子出现的位置,划分层次。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后三段写的是丁香结。
2、作者在两部分中,围绕“丁香”各做了什么?尝试添加一个动词,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赏丁香”,后三段写的是“悟丁香”。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近文本,探究丁香结。
四、感知文章脉络
1、文章的`题目是“丁香结”,圈画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看一看主要出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
预设: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三段。
2、既然“丁香结”出现在文章后三段,那么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思考、概括并回答)
预设:文章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重点写丁香花的色彩、形貌、气味、姿态。
3、仔细圈画前三段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思考这三段对于丁香花色、形、味的描写是否重复?还是各有何侧重呢?
(学生默读、圈画、思考、朗读并回答,教师从旁引导、归纳)
总结:由此可以看到,文章前三段描写丁香花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写丁香,逐渐转到写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丁香,丁香与“我”越来越近,情感越来越深。
前三段对于丁香花的描写,与后三段所写的“丁香结”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深入文本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生字词,明默。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
要求:要能写出个性特征,能对景物进行具体的刻画。
【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教学随笔
丁香结
宗璞
一、(1—3)丁香花赏花
二、(4—6)丁香结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