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5——p7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3、在学习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级中、级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大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请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大数的信息与同伴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必要性。)
二:尝试学习,探索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大数,结合数位顺序(出示数据,如下)同学们会读这些大数吗?
a、某公司年生产额达:6780000元。
b、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c、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生:(胸有成竹,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索新知上。)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学习:
①、请你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独自将这些大数读出来。
②、把你的读法读给同伴听。
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
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历“非正式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
②、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明确“亿以内数的读法,只要按照个级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汇报学习结果: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时给予补充与总结。
2、知识迁移:“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教师出示数据:
a、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b、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c、某市企业纳税额约10990069000元。
因学生已有“亿以内的数”的读法的经验,所以此时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
三、探索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学习方法同“亿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数据参考:
a、香港约有六百七十八万人。
b、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
c、火箭每分钟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
2、知识迁移:“亿以上数的写法”。(略)
四: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五:练习p6的“试一试”、p7的“练一练”。
(注:“比较数的大小”、“试一试”、“说一说”的第①小题及“练一练”的内容可另外安排一节课。)
六: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及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同时运算的道理。
技能目标:会根据运算顺序正确的运算。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有序的思维能力和良好得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在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同时运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20—8×2÷4 420×(13+57)×90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师小结。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揭题展标
上面着组题大家做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前学的四则混合运算自己来解答三步运算试题(出示课题),看谁能最快掌握运算技巧,正确计算。
2、尝试
出示例1 66×38—987÷21
(1)独立思考
(2)学生试做
(3)反馈讨论(两种情况)
66×38—987÷21 66×38—987÷21
=2508—987÷21 =2508—47
=2508—47 =2461
=2461
讨论:两种算法结果相同吗?哪一种更为简洁?为什么两边可以同时脱式?
(4试一试
196÷4+56×12 16×50—36÷4
(5师生小结
4.自学例2
(73+65)÷(210—164)
(1)学生试做
(2)反馈讨论
(3)试一试
(13+47)×(52—18)(1024+4370)÷(24+38)
(三)反馈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练一练”第3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练一练”第4题。
4、“练一练”第5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怎样的问题?运算顺序怎样?是怎样得到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2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例4,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四的第4—6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 ……此处隐藏12344个字……的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例 过直线上A点,作直线的垂线。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A点重合。
※从A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过A点新画出的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直线上的点的直线的`垂线,其余同学在本上试画。
教师巡视指导。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例 过直线外一点B,做这条直线的垂线。
·B
画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B点。
※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新画出的这条直线就是过线外B点所求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线外一点的这条直线的垂线,其余同学在本上试画。
教师巡视指导。
3. 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
(1)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4条不同长度的线段。
一人在黑板上画,全班同学在本上画。
(2)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
(3)你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引导学生得出:从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这是垂线的重要性质。
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实际上距离就是垂线线段的长度。
4. 画垂线的应用。
我们可以应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 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对边相等,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画的步骤如下:
※先画一条2.5厘米长的线段;
※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画两条与它垂直的线段,每条线段长2厘米;
※把这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同学们在本上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行间巡视,加强指导。
5.小结。
启发性提问:
(1)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
(2)什么叫做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什么?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线段?什么样的线段最短?
(4)什么叫做距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了解我国古人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分析、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略)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
生:……(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2、学习目标:
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8分钟
内容:课本p104例1的(1)
时间:5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要求: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2、书上用了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鸡和兔共8只;
(2)鸡和兔共有26只脚;
(3)鸡有2只脚;
(4)兔有4只脚;
(5)兔比鸡多2只脚。(课件演示)
师:那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学生猜测)还有其它的猜测吗?
4、介绍列表法:
师:你们猜出的结果鸡和兔的总只数都是8只,但是你们猜想的结果都正确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猜想整理到这张表格中,并进行调整,看看哪个结果才是共有26只脚。(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整理后的表格,教师板书学生整理后的表格。(边板书,边理解填表过程)
鸡
兔
脚
5、观察发现,列式计算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假设全是兔,怎样解决?试一试。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有几种假设的方法?
五、小结检测:20分钟
1、小结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多种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2、检测:
a、问答:
(1)如果老师让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选哪种方法解决呢?
为什么不选择列表法?难?为什么难?(要列举的情况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没有不用列举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列表折半调整。)
(注:如果前面出现了折半列表,就把这个环节提前讲。)
(3)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些题目?
b、解决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几人?
作业:p106;1、2、3。
板书: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就有脚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鸡:8—5=3(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