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

时间:2025-11-22 23:51:16
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

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标准》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具体目标要求为“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材从估测三个长方形面积开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然后,教材安排“摆一摆”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测量、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表象。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行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中体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对于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了解了一些,前面的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也有了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即使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方法,也不一定是获得真正的理解,特别是空间观念的培养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第一环节设计“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方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接去摆;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用“长×宽”计算出卡片的面积;利用透明方格纸去数等。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调整教学过程。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的面积呢?

(教师出示一张“神奇宝贝”小卡片。)

3.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悟理

1.估计“卡片”的面积

师:(出示“神奇宝贝”卡片)请你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生1:15 cm2。

生2:18 cm2。

生3:28 cm2。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师:你实际测量出来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生:40 cm2。

师:现在都同意40 cm2,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生1:(讲台演示)我用透明方格纸盖在卡片上面,然后数一数,每排有8个1 cm2的小正方形,这样有5排,所以卡片的面积是40 cm2。

生2:(讲台演示)我是用1 cm2的小正方形摆的`。

(该学生摆了一行8个,摆了一列5个,没有铺满。)

师:这样摆,你怎么知道卡片的面积呢?

生2:每行可以摆8个1cm2的小正方形,每列可以摆5个,乘一下就是40个1cm2的小正方形。

师:他为什么不摆满,你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3:每排可以摆8个,每列可以摆5个就是有5排,用每排的个数乘以排数就知道了。

生4:我还有个笨办法,看着他摆的,我可以一排一排去数,也能知道是40 cm2。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5:我是用尺量的。

师:用尺能直接量出面积吗?我知道尺是用来量长度的,我们一起来听他介绍一下。

生5:(边演示边说明)我用尺量出卡片的长是8?M,宽是5?M,乘一下面积是40 cm2。

师:他的方法你们听懂了吗?谁能再解释一下。

生6: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再用长乘以宽算出面积。

生7:长8?M就是可以摆8个1cm2的小正方形,宽5?M就可以摆5个,所以面积是40 cm2。

(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掌声表扬这位同学精彩的解释。)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卡片的面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答案和我们用小正方形摆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看来用长乘以宽计算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生:再找几个长方形来试一试。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试一试。

4.举例验证,探索方法

师: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个长方形,我们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小组分工,其中三人每人选一个图形验证,另一个同学画一个长方形试一试,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画一个长、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师:请每位同学先独立试一试,就是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得到的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并选一名代表发言。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研究结果,并举个例子来说明是怎么验证的?

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比如我画了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然后我用方格纸验证一下是对的。

生2:我们选了3号图形,长是11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就是22平方厘米,我用小正方形摆了一下是对的,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可以的。

(学生说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3:我也画了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4+3)×2=14(厘米)。

师:对他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生4:他这样计算不对,这样算是周长,刚才的方法应该用4乘3等于12平方厘米。

生5:我们小组也认为这种方法是可以的,比如1号图形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7乘4等于28平方厘米,然后验证一下是对的。

生6:2号图形的边长是3厘米,3×3=9 cm2。

5.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师:通过刚才几个长方形面积的测量验证,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长乘宽。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若干个1厘米2的'小正方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它们的面积在计算时也有一定的公式。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引导探索

1、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估计合适。

2、小组合作,用1cm2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数一数这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

3、各组组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表。

长/cm

宽/cm

面积/cm2

图①

图②

图③

4、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5、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6、小组合作:用1cm2的正方形摆一摆,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7、小组讨论正方形周长公式。

三、拓展应用

1、小红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长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草地、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m)

3、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面积。

4、(1)用12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板摆长方形,你能摆出几种?

(2)估计教师地面的面积,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

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3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

课题

摆一摆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

课件出示图:下面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的图形的面积,你会感到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面积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学生动作合作一起数方格,并说一说面积是多少。

5

探究

(二)玩中学

1.估一估。

引导学生估计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1)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再次建立表象。

(2)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进行估计最合适。

(3)学生独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估计,然后将估计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2.摆一摆,填一填。

(1)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这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检验估计的结果。

(2)学生独立操作后,将获得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认真观察填好的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在观察、比较之后,发现其中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指名回答面积单位及进率。

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估算,在于同坐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数一数。

填表观察总结正方形面积公式。

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再用公式算一算。

15

巩固与拓展

(三)学中做。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1、3题。

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完成49页“练一练”第2题。

4.先估一估哪个图形面积大,再量一量,计算它们的面积。(课件出示图)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4(1)题,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种,如:

(2)有一块长8分米、宽4分米的相架,要配上一块和木板面积同样大的玻璃,需要多大块的玻璃?

(3)把一张正方形的硬纸剪成8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使它们的面积相等,怎样剪呢?

(4)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4米。墙上有一块4平方米的黑板。现在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实践应用。

(1)完成49页“练一练”第4(2)题估计教室地面的`面积,测量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

(2)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

(3)室的窗户长18分米,宽15分米,三个相同的窗户至少要做多大的窗帘呢?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强调不能丢掉面积单位。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相等。

先分析题意,动手拼一拼,在独立完成。

10

总结

回忆一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面积的。

先同桌说一说,在指名汇报。

5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三年级数学《摆一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