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

时间:2025-11-22 13:06:14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1

教学准备:直尺、教具(小棒)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数学活动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3根小棒,能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教学反思:学生在任选长短不一的小棒围三角形的时候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引出课题。出示书里的情境,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呢?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摆三角形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这样学生容易掌握。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动手实验是探索数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在观察、操作、比较和分析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难点: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关键:(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

(2)借助实际操作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含例3情境图的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2、学具: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把剪刀和9条纸条(不短于1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1)师: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随着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如下三种路线:

A、小明家→邮局→学校

B、小明家→学校

C、小明家→商店→学校

(2)师: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同桌讨论,指名2—3名学生汇报结果)

2、设疑,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引题。

师: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线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呢?(三角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在说明连接三地的形状像三角形的同时课件抽象出三角形的形状)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师:每个小组分别剪出6、7、8厘米,4、5、9厘米和3、6、10厘米的三组纸条,用每组的纸条摆出三角形。

2、合作交流:

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纸条可以摆成三角形,有的则摆不成。

师: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合作研究、交流想法。

3、汇报发现:

指名汇报结果,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发现:

(1)、6+7>8,6+8>7,7+8>6

(2)、4+5=9,4+9>5,9+5>4

(3)、6+3<10,6+10>3,10+3>6

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三组式子,共同归纳出:三角形任意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小结:当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所以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深化体会。

1、师: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用尺测量出三边的长度。再算一算,看看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2、课件出示三组线段。

提问:哪组线段可组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1—2名同学汇报)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小黑板出示下图。

2、师:以上是A、B两村与公路的`位置图,如果要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车站建在哪里才能使两村的人到车站路程的和最短?

(小组合作探究,汇总发现:用反证法得出结论,在公路上任意选一点D,然后将ABD连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AD+BD>AB,所以AB两点的连线与公路线相交点C,就是建公共汽车站的位置。)

五、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六、作业设置,课外延伸。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4题。()

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的木棒,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七、板书设计。

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A

BC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即:AC+AB>BC

AC+BC>AB

AB+BC>AC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