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各种纸在水中的变化,初步感知纸的特性。
2、操作观察后,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记录结果,并乐于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餐巾纸小人、糖纸小人、笔、记录表、5张集体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用纸人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餐巾纸做的小人和糖纸做的小人。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
幼:是我们在活动区中做的餐巾纸小人和糖纸小人。
2、老师讲故事引出主题。
师:两位小人儿碰到了一个难题,请你们来帮帮他们,我们来听一听是什么难题!
教师讲述故事:一天,餐巾纸小人和糖纸小人一起来到游乐场玩,他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荡秋千玩得浑身是汗。糖纸人说:“今天我玩得太热了,我们去游泳吧!”餐巾纸人说:“不行,不行,你不能去。”糖纸人说:“为什么,我就是要去。”餐巾纸人说:“不行,不行我们不能到水里去。”它们两人吵了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3、幼儿讨论。
师:你们来说一说,他们能不能去游泳呢?为什么?
幼1:不能去游泳,到了水里会湿掉的。
幼2:能够去游泳,因为它们有手和脚。
幼3:餐巾纸人不能去游泳,它到了水中会烂掉的。糖纸人可以去游泳,它到了水里不会烂的。
师: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去,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去,那怎么办呢?
幼:我们请小人儿去试一试吧。
(评析:从故事引出本次活动主题,用一个问题引起幼儿的讨论,以让幼儿帮助纸人为活动主线,激发幼儿操作活动的激情,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餐巾纸人和糖纸人在水中的变化,并和同伴合作记录结果。
1、老师讲解操作的要求。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泳池和小人,你们可以每人选择一个地方试一试,看看两个小人能不能在水中游泳,用你的方法把结果记录下来。在一个游泳池中试的小朋友记在一块记录板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可以问老师或小朋友。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3、将展示板拿到上面来,讲述探索结果。
师:请你们说一说你在几号游泳池中试的`,它们能不能到水中游泳?
幼甲:我在1号游泳池中试的,我认为餐巾纸人不能游泳,因为它到水中一会儿就烂掉了。糖纸人能够去游泳,因为它不会烂掉。
幼乙:我在3号游泳池中试的,餐巾纸人放到水中慢慢沉下去了,烂掉了,糖纸人不会沉下去,也不会烂掉。
师:你们用什么符号来记的呢?
幼甲:我的餐巾纸人也会烂掉,不能去游泳。我用来表示。糖纸人能够去游泳用表示。
幼乙:我用表示可以去游泳,用表示不能去。
(评析:此环节教师明确提出操作的要求,放手让幼儿试一试,让幼儿在自主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两种纸在水中的不同现象,并发挥幼儿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用动作学一学纸人们在水中变化。
(1)师:餐巾纸人在水中不能游泳,会烂掉,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学一学它在水中的样子呢。
幼1:可以用身体扭。
幼2:用双手扭。
(2)师:那么糖纸人呢?
幼儿用动作学糖纸人游泳。
5、师:我们把结果告诉他们吧。
幼:餐巾纸人你不能到水中游泳,你到了水中会烂掉的,糖纸人你可以去游泳,因为你不会烂掉。
(评析: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充分调动幼儿的身体感受餐巾纸人在水中烂掉的感觉,和糖纸人在水中游泳的感觉,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做到了动静交替。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结果告诉纸人,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探索其他纸在水中的变化。
1、认识其他的纸。
师:我们知道了餐巾纸人和糖纸人在水中的变化,那么还有许多种纸它们放到水中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去试一试吧。先请你们说一说你认识什么纸?
幼1:我认识宣纸,可以画水墨画。
幼2:我认识皱纹纸、和白纸。
幼3:我认识牛皮纸。
2、看一看盒子中的纸你们认识吗?
幼:有牛皮纸、白纸和皱纹纸。
3、看一看记录纸,和小朋友讨论一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幼1:有钟的一格就是记时间,是很长时间,还是很短的时间。
幼2:有水的一格记纸在水中的样子。
评析:让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知道记录纸表示的意思,既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又使幼儿从中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4、幼儿操作记录。
5、讲述操作的结果。
师:请你们来讲一讲你的结果,发生变化的是什么纸,没有变化的是什么纸。
幼1:皱纹纸放入水中变化了,变的烂掉了,颜色变淡了,水中有颜色了。牛皮纸放了很长时间没有烂掉。
幼2:我的牛皮纸放下去很长时间没有变,我用手揉了以后,一条一条颜色变深了。
幼3:我放的时间很长,我的白纸也烂掉了,
6、教师小结:这些纸放到水会变化,因为纸会吸水。皱纹纸最容易吸水,白纸差一点,牛皮纸不容易吸水。
(评析:第二次探索使探索目的层层递进,同材料的纸放入水中,幼儿带着好奇静静地看着,观察着、记录着。这种幼儿主动参与发现法,强化了幼儿细致的观察习惯,也培养了幼儿的初步比较能力。)
四、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
1、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看,烂了的废纸,可以用胶水和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纸浆,涂在果奶瓶上装饰成美丽的花瓶。不烂的废纸可制作剪贴画,制作服装道具。
2、在生活中你知道不会烂的纸可以做什么?请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资料,把答案写在“你问我答”栏目上。
(评析:将幼儿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使问题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
活动延伸:
1、捣纸浆,装饰花瓶。制作服装道具、剪贴画。
2、继续实验:在园内外收集毛边纸,铜版纸,蜡光纸,纸杯、纸盒等,进而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纸遇水不烂。
活动评析:
蒙台梭利50年前已揭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 ……此处隐藏4067个字……>
4.延伸活动。
南瓜爷爷家只有三间房子,可是有四种蔬菜,那么多蔬菜怎么住呢?
师:我们现在来数一数,我们帮南瓜爷爷找了几样蔬菜啊!
幼:1、2、3、4,一共有四样蔬菜,那我们来看看南瓜爷爷家旁边有几间房子?
幼:南瓜爷爷家有三间房子。
师:三座房子,四样蔬菜,小朋友觉得那该怎么住啊?现在小朋友想办法啊?
幼一:我觉得红萝卜和青瓜可以住在一起。
师:为什么呢?
幼一:因为红萝卜和青瓜它们两个都是瘦瘦长长的。
幼二:我觉得白菜和青瓜在一起比较好,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幼三:我觉得马铃薯和南瓜爷爷住一起,因为都是圆圆的。
幼四:我觉得白菜和土豆住在一起,因为它们两个比较小。
师:老师觉得马铃薯和黄瓜也可以住一起,为什么?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分房子住,让孩子学会从蔬菜的颜色、外形、种类、大小等特征对蔬菜进行分类、合理匹配。)
活动反思:
这个教材是结合班级主题“秋天的蔬菜”而选择开展的,内容及创意是来之名师的教学课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也给了很多建议和意见。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在这个活动中,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两次操作?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分别在概念出现的前后,了解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程度,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第一次操作表现出来的是幼儿的经验,第二次操作表现出来的就是知识了,由经验上升为知识。
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先让幼儿猜想:南瓜爷爷家旁边只有三间房子,可是蔬菜有四种,它们要怎么住?幼儿在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基础上,将蔬菜按颜色、形状、大小、种类进行了分家。最后我把马铃薯和青瓜放在一起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把土豆和黄瓜放一起住?(因为它们都要削皮)这种思维训练方式打破了原先的经验性的分类方法。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分类,从而得到经验的启发。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原先我们所认为的按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的方式。
小百科:邻居,指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能站起来的特征。
2、培养幼儿大胆发表自己操作过程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球、可站立的积木、铅笔人手至少3支、橡皮筋若干、橡皮泥若干、杯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桌上放置一个小筐,内有海洋球、可站立的积木)
师:请你们试一试,筐里什么东西能站起来?把它请到老师前面的.桌上,幼儿操作。
师:哪个东西站起来了,它们为什么能站起来呢?
老师请每个小朋友摸一下积木的底部,感受它的底部是平的。
:底部平的物体能站起来,海洋球的底部不平,所以不能站起来。
二、幼儿第二次操作(橡皮泥、杯子、海洋球)
师:积木站起来了,海洋球说:我也想站起来,你们能帮帮我吗?桌子上有些材料你们可以请它们帮忙,也请站起来的海洋球到老师的桌上来。幼儿操作(用橡皮泥固定底部,用杯子套住)
师:你们用什么办法使海洋球站起来?
:你们想出那么多的办法使海洋球站起来,这些办法都是把海洋球的底部固定住的,小朋友真爱动脑筋。
三、幼儿第三次操作(人手至少3支铅笔,橡皮筋人手1根)
师:瞧,铅笔也来凑热闹了,它能站起来吗?这回我们可要用到橡皮筋了,看谁先想出办法?
幼儿操作
师:你用什么办法使铅笔站起来?
:把数量三支以上的铅笔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铅笔就站起来了,而且还站的很稳呢。
四、游戏结束
游戏:伸开双臂走在教师地上的线上,不能站到外面去,感受不伸手臂与伸手臂的不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活动思路】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柳树慢慢发芽,一个个粉色的桃花也渐渐的开了花。每次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围着那株桃树议论个不停。有的问老师:"这是什么花?"有的问:"它怎么这么造就开花了,别的花怎么还没开?""春天还有什么花?"……因此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好奇,我们开展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式各样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2、能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春天常见花的特征(颜色、花瓣形状、气味等),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花的`用途。
3、在茶艺展示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茶艺文化。
【活动准备】 PPT图片、托盘、已经完成的关于《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花朵拼图茶具花茶《好一朵茉莉花》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上周小朋友已经同丁丁老师一起了解关于春天的知识,并且宝贝与家长一起完成了《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现在丁丁老师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关于春天的英语律动)
2、展示ppt,分享亲子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亲子调查表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常见花的特征用途)
(3)教师总结
3、展示PPT,幼儿观察常见花,加深幼儿的对花特征以及用途的了解。
教师提问:
(1)花的名称
(2)花的形状(花朵是由一片一片的小花瓣组成)
(3)花的用途(幼儿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花的特征以及用途
4、花朵拼图游戏教师:今天早上小花朵悄悄的告诉丁丁老师,它们的小伙伴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希望我们KB班的小朋友来帮忙。(规则:看编号找身体的一部分,拼完后要及时收整)
5、茶艺展示,幼儿同家人品茶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花能泡茶,现在李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下我们传统的茶艺文化。
(1)茶艺展示
(2)品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