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育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育随笔1今年我教四年级,天真的孩子是那么无暇。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有个同学她哭了,她说明天不来上学了”。我惊讶的说:“是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孩回答说:“不知道,我问她她不肯说。”于是我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好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呢?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我把她从后面的座位上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交流。总结出学生的原因如下:
1、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了一次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来头。提高了声音在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没有反应。大声的叫他的名字,会把他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2、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道干什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天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
感谢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孩子是无辜的,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留意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更应该对他们多一些体贴和关爱。
语文教育随笔2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历练,在评课议课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前段时间执教《黄鹤楼送别》时的深切感受。
这是一篇“文包诗”,文章是古诗的背景,古诗是故事的浓缩。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三方面。为了理解得更深刻些,我搜索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阅读了多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自认为胸有成竹。但在试讲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1、引导孩子们读文体会两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后,汇报时有孩子直奔文章末尾,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赵老师告诉我,交流时要有调控。
2、教学语言随意,要求读,展示时却让孩子演,有些为难孩子们。王老师告诉我每一步的教学要干什么必须心中有数。
3、对学生的评价语起不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4、对教材的`理解没有高度……
经过多次修改和推敲之后,我登上了公开课的讲台。读诗,解诗意,想意境,悟感情,虽然每一步的教学我都清清楚楚,但教起来总感觉有点费劲,教学时间前松后紧,教学任务完成不充分。要老师告诉我,诗题的理解花费时间过多,可以在回顾课文内容之后顺便解决。另外,教学过于理性,侧重古诗,朗读课文时间少,有些教学环节重复。这些点评实实在在,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两位师傅和我一起分析哪些环节出了问题,该怎么问,怎么导。每试讲一次,我都要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四次试讲,四次反思,我的教学思路逐步明朗,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都心中有数。又一次面对外校的听课教师,我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心中无比高兴。因为我明白每一次登台不仅仅是对自己和孩子们负责,更是对学校负责。
在磨课中成长,感谢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实验小学真的是个大熔炉!
语文教育随笔3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
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语文教育随笔4高一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高一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的一些错误认识或做法。
一、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的错误认识
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确实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破才有立”。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使得我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容易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让学 ……此处隐藏13993个字……为什么?(4)秦朝迅速灭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由于“解答距”的长短不一,形成了提问的坡度,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之逐步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思维。
语文教育随笔14不记得是哪位老师说过:想要拥有优秀的学生,你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记住了这句话,也将成为优秀教师作为了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
然而,现在的我,还并不优秀,我只是尽量让自己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
一、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
学生爱听故事,语文老师,就要善于讲故事。神秘的神话传说,悠久的历史故事,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感人至深的感动中国,最美人物的美丽人生……只要你会讲故事,只要你讲得生动有趣感人,学生就会被你吸引,学生的学生时代的回忆里,一定有你的故事,美丽着他们的成长记忆!
还记得我给他们讲“四大吝啬鬼” 的故事,很是让他们困惑;我讲阿Q的哲学,又让他们感叹;还记得我给这些农村孩子讲《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讲到宝玉摔玉的情节后就戛然而止,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于是,班级上,就出现了两个“红楼迷”,竟然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也就有了给全班同学讲《红楼梦》的伟大殊荣!
我,不仅让自己会讲故事,也要让我的学生会讲故事。在我的班级中,有“宏瑞讲坛”,主讲人是袁鸿瑞,讲述的是他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故事;也有“海垚开讲”,讲的是很多女生都不爱看的三国故事。能成为主讲人,真是学生羡慕得不得了的荣耀啊!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更希望自己的班级中,故事多,讲故事的人也多!
二、做一个能写文章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是必须要教学生学写文章的,不能想象,一个自己都不会写文章的语文老师,是怎么能够教会孩子们会写文章。所以,语文老师想要让自己优秀,就一定要让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你不必成为作家,成为诗人,只要你能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告诉学生,文章可以怎样写,就可以了。那么,在你的学生的心目中,你就是作家,你就是诗人。
还记得在学过《背影》之后,我在作文指导课《父亲》的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下水文《父亲,你在天堂还好吗?》,感动了学生哭泣,也让自己落泪;还记得在学过《春》之后,我给学生朗读下水文《春之遐想》,他们看我时的眼神,充满敬慕;还记得在研究课题《古诗词积累与运用》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的下水文《中国诗,歌四季》中,因为化用大量的古诗词,学生看我时那崇拜的眼神。其实,我的文章写得并不太好,而我,也许是太自恋了,但是,我的自恋,却给了学生具体的引领,让他们学会了写作,当然,有很多学生也和我一样,变得自恋,变得总是相信自己,可以写好作文,并且,真的写好了作文。
三、做一个善于朗诵的语文老师。
语文,是用文本建设起来的学科,文本,是无声的歌曲,是无声的诗行。语文老师,要学会用自己的声音,对文字进行再创造,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讲述成动人的.故事,谱写成优美的诗篇。窦桂梅老师说过:“语文老师,要修炼自己的声音。”语文老师,要让自己的声音具有一种魔力。当你的声音响起,学生就会被你的声音吸引,然后跟随着你的声音,走进语文的大千世界。
还记得自己在七年级第一节语文课上为学生朗诵《在山的那一边》,这些刚刚成为初中生的农村孩子惊讶的眼神告诉我:原来,课文可以这样好听!还记得我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的第一句话“他,是一个盲孩子”的低沉的声音一出现,这些孩子们的情绪就被调动到状态,一篇无声的童话,就在我们师生共同的讲述中,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美丽故事。
四、做一个爱唱歌的语文老师。
你能说,有哪个孩子不爱唱歌,不爱听歌吗?我的孩子们,都那么爱唱歌,唱歌不太好听的学生,也喜欢听歌。于是,他们喜欢什么流行的歌,我也要学会,和他们一起唱;他们不会唱的歌,我有时候会给他们唱,让他们知道这些歌词就是诗歌,就是倾诉,就是写作的一种方式。
我不仅和学生一起唱歌,还教他们唱古诗词,也让他们自己给古诗词配曲子,然后当老师,教给同学们;我不仅唱歌,也唱戏。唱评剧,唱黄梅戏,也唱京剧,唱二人转。当然,我唱得不专业,但是,只要语文课堂需要拓展,需要点缀,我就会不时地亮两嗓子,让学生知道,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
五、做一个懂学生的语文老师。
学生,是孩子,是孩子,就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是管束和说教。于是,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成为他们可以安慰的家长,也是我的追求。因为不是班主任,学生并不怕我,于是,善良的我就成了他们的知心人。有时候,学生有些不能跟班主任说的话,就到我这里来掏心,到我这里来找安慰,寻求帮助。
还记得曾有一个男生来找我,告诉我有个学习特别好的女生很喜欢他,而他不爱学习,也不喜欢这个女孩,但是,因为她学习好,多愁善感,怕直接的拒绝伤害了她,让我帮助他劝劝这个女孩。我给这个女生写了首诗,告诉她,秋天里的果子才更甜更美。没说什么大道理,聪慧的她便懂得了,从此,收心学习,考上重点高中,而那个男生,过着打工的日子,也很快乐。
还记得一个女生总是叫我“二妈”,她说我就是她的第二个妈,虽然这个称呼叫起来容易让人误解,但是,我还是坦然接受,因为,我知道,这个称呼里,是她满满的爱。
六、做一个可爱的语文老师。
青春已过,不惑当年,我的年龄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是,我的热情不减,激情仍在。我让自己时尚,给学生一个美丽的仪表;我让自己温和,给学生亲切和微笑;我让自己幽默,给学生欢乐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让自己宽容,给学生空间,给他们改正自己的机会;我让自己可爱,拥有学生的爱,就拥有了我的语文教学的未来。
让自己会讲故事,让自己能写文章,让自己擅长朗诵,让自己会唱歌,让自己懂学生,让自己更可爱,这些都是我的追求。也许,做到这些,我依然还不够优秀,但是,我一直在成为优秀语文老师的道路上前进,前进,前进进!
语文教育随笔15《才能来自勤奋》是一篇说明文,全文以“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列举了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成功的事例,说明了才能来自勤奋。本单元的重点是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中心明确,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要领会中心并不难。所以,我想就让学生自己来学懂课文,还学生课堂的主权。
第一、从课题入手,展开学习。
揭题后我让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确了“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取得的”这一道理。然后我追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来说明这个观点?学生沉默片刻后,大胆设想:可以举些名人的例子,让大家从他的事例中明白“才能来自勤奋”;可以运用一些名言警句,从中感悟“勤奋出才能”,使说理更充分。
第二、抓住感情朗读,深入学习。
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三位伟人的敬佩之情。从而懂得:要成功,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