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经典古诗[集合]](https://img.jihtu.com/upload/1361.jpg)
杜甫的经典古诗[集合]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的经典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的经典古诗11、登兖州城楼——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2、张氏隐居——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4、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杜甫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5、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杜甫
秋水通钩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6、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杜甫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7、巳上人茅斋——杜甫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8、房兵曹胡马诗——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9、画鹰——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10、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杜甫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11、夜宴左氏庄——杜甫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12、龙门——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杜甫的经典古诗2[唐]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作品赏析:
“两个黄鹂”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中写景佳作。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意欲乘舟东下的打算。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周啸天)
------------------------------------------------
此依朱本与前诗连编,旧在永泰元年者非。是年四月,严武方卒,公行出蜀矣。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①。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首章,咏园中夏景。别开门,恐踏笋也。却背村,为堑隔也。朱老、阮生,俱成都人。黄希曰:朱老,当是南邻朱山人。阮生,岂指阮隐居耶。阮居秦州,故云拟对。)
①行椒,椒之成行者。《怀旧赋》:“列列行椒。”
其二
欲作鱼梁云覆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①。
(次章,为鱼梁而赋也。赵曰: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公故不敢冒险以取利。)①汉武帝《瓠子歌》:“隤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此处隐藏13422个字……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说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但杜甫在《官定后戏赠》题下原注曰:“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而唐代文学家元稹及《新唐书》却提及杜甫为“胄曹参军”,故其官职尚存争议)[67]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0]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11-12]
短期任职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
杜甫的经典古诗15原文:
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注释:
⑴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为杜甫诗友。
⑵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复,是再三再四。
⑶到处是烂泥浆。活音括。泥活活,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⑷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⑸寸步,是说离得很近。但难得去拜访。
⑹想及霖雨给人民(苍生)造成的`严重灾难,杜甫就更加气愤。云不散则雨不止,故欲诛云师。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畴,就是谁。
⑺大明即指日月。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⑻君子,指朝廷官员。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语含讥讽。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⑼是说水大连高山都要冲走了。溜,是水流漂急。
⑽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⑾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⑿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赏析:
作品赏析
此当是天宝十三载九月作。《通考》:岑参,南阳人,天宝三载进士,解褐为卫率兵曹参军。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①。所向泥活活②,思君令人瘦③。沉吟坐西轩④,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⑤,难为一相就⑥。(首叙沮雨思岑。出门,欲访岑也。坐轩,不能往矣。错昏昼,阴雨晦蒙。曲江头,岑参所在。)①《齐民要术》:种麻,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②《诗》:“北流活活。”谢灵运诗:“活活夕流驶。”赵曰:“活活,泥水深多,行有声也。”③古诗:“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④谢灵运诗:“沉吟为尔感。”晋刘妙容歌:“西轩琴复清。”⑤卢照邻诗:“寸步千里兮不相闻。”⑥鲍照《行路难》:“且愿得志数相就。”吁嗟乎苍生①,稼穑不可救②。安得诛云师③,畴能补天漏④。大明韬日月⑤,旷野号禽兽⑥。君子强逶迤⑦,小人困驰骤⑧。(次写淫雨之害。呼苍生,忧天漏,极悲天悯人之词。赵曰:昼夜常雨,故日月韬晦,飞走路穷,故禽兽哀号。君子有车马,亦强透迤而已。小人徒步,故困于驰骤也。)①《诗》:“吁嗟乎驺虞。”《尚书》:“海隅苍生。”②又:“稼稿作甘。”③张衡《思玄赋》:“云师■以交杂兮。”洙曰:云师,名屏翳。《广雅》:“云师谓之丰隆。”④《列子》:“女蜗氏炼五色石补天。”《梁益州记》:雅州西北有大漏天,小漏天。⑤《礼器》:“大明生于东。”《广雅》:“日曰大明。”⑥《诗》:“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楚辞》:“鸟鲁鸣以号群兮。”⑦江淹诗:“君子未获宴,小人亦自营。”《登楼赋》:“路透迄而修迥兮。”⑧《庄子》:“驰之骤之。”《韩非子》:“驰骤周旋。”维南有崇山①,恐与川浸溜②。是节东篱菊③,纷披为谁秀④。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⑤。采采黄金花⑥,何由满衣袖⑦。(末伤九日时景。高山几没,故篱菊空披。岑生兴在诗酒,不能一采黄花,此又代为怅怏,正应上思君意。此章三段,各八句。)①惟南二句,当连下篱菊,盖用陶诗也。《西都赋》:“崇山隐天。”《一统志》:崇山,属沣州。②《周礼注》:“水流而趋海者曰川,深积而成渊者曰浸。”《前汉·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今按:溜,水流漂急也。③梁简文帝《九日》诗:“是节协阳数。”陶潜《九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中山王《文木赋》:“华叶分披。”庚信赋:“纷披草树。”⑤《西京杂记》:正月旦造酒,八月成,名曰九酝,一名醇酎。张载《酒赋》:“中山夏启,醇酎秋发。”邹阳《酒赋》:“凝醷醇酎,千日一醒。”⑥《诗》:“采采卷耳。”左贵嫔《菊颂》:“春茂翠叶,秋耀金花。”张翰《杂诗》:“黄花似散金。”⑦江淹诗:“风至衣袖冷。”张綖曰:此诗忧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邺》之“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意正相似。今按《通鉴》:天宝十二载,秋八月,关中大饥,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高力士侍侧,上曰:“淫雨不已,卿可尽言。”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诗中苍生稼穑一段,确有所指。云师,恶宰相之失职。天漏,讥人君之阙德。韬日月,国忠蒙蔽也。号禽兽,禄山恣横也。君子小人,贵贱俱不得所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