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5-10-17 23:51:14
大班社会教案8篇(荐)

大班社会教案8篇(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人人要保护水、节约用水。

2、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通过实验,知道有关污水净化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与同伴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污染的课件。

2、塑料杯、污水、过滤纸、活性炭、回形针、勺子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猜测原因

1、哎呀,这些小河怎么了?

2、猜猜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啊?

二、了解污水的危害

1、生活在这些河里的小动物们会怎样?

2、如果人们吃了、用了这些污水又会怎么样呢?

3、那么怎么样把这些污水变干净呢?说说你的好办法。

4、教师小结。

三、实验:水变干净了

师:老师从这些小河里取来了一些污水,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把这些污水变干净!

1、你们看看都用到哪些什么材料?(介绍过滤纸、活性炭)

2、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

(1)先把神奇的纸变漏斗(放入空杯中)

(2)在污水中放入活性炭,进行充分搅拌。

(3)把污水倒入过滤纸的空杯中

3、幼儿实验

4、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

6、介绍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四、讨论保护水

(1)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水呢?

(2)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五、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师: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那怎样来让更多的人都做到呢?

1、请幼儿合作商量办法。

2、画想法。

3、展示、交流各组的办法。

六、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把想法变成行动。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活动重点: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活动难点: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二、课间十分钟

1、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小学生姐姐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2、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小学生姐姐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3、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姐姐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儿的课间活动内容。

4、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结束。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早起的人”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热爱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2、能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录像;幼儿进行前期的调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用一些词汇说说“冬天的早晨”。

2.出示时间表,“你是几点起床的”。

3.主要提问:在你家里谁是起得最早的人,为什么?

4.归类原因:为家人服务;锻炼身体;上班,等。

二、交流分享 1.分享交流采访的结果,“幼儿园中,谁是早起的人”。

2.老师设疑,出示钟点卡“5:00”“4:30”。

“猜一猜,谁会在这个时间起床”。

3.看录像。

重点了解门卫吴叔叔和厨房间阿姨为什么需要这么早起床的原因。

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和我们的关系)

4.继续看录像,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5.主要提问:看了听了这么多早起的人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经验拓展 1.以诗歌《早起的人》小结。

2.想一想:这么多早起的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附:早起的人

当天还没亮的时候,

当我们还在睡梦中,

早起的.人已离开温暖的被窝,

开始忙碌起来……

看,门卫小吴叔叔

……此处隐藏3295个字……/p>

授课的第二个环节是了解书名作者后学生听故事,我进行配乐朗读故事,学生在初听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什么样的故事,这个问题学生听完后都能回答上来;但第二个问题“说说听了故事后心里的感受”学生都摇头,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想可能是学生对这个故事还不熟悉,再就是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宽泛,导致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我没有过多引导,而是直接进入第二个环节阅读绘本,希望学生自己阅读完绘本后有新的理解与认识。

但在第三个环节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没有能放得开,总觉得培智班的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所以带领着学生阅读的多,学生自己读的少。下次再讲《猜猜我有多爱你》我会把阅读环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理解能力。在阅读中我加入了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在这些问题中,有几个问题是要求学生学小兔子的动作,学生们很活跃,边说边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尤其是我班的建福同学也积极参与进来,他因脑瘫导致说话不清,动作不协调。但我让孩子们学小兔子边说边做动作的时候,他努力举起胳膊,尽力伸长手臂,嘴里还“啊,啊”的说着,虽然他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但我能明白他理解了,做对了,我举起大拇指表扬他,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旨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过程中灌输爱的教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我最满意的部分。这一环节我分了三步走。第一步,先给出几张具体的图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希望学生通过填空的简单形式,能说句完整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能勇敢站起来说说,但仍有个别学生不能说一句连贯的完整的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给个别学生更多的关怀与锻炼。第二步,让学生观察窗外,大胆想象,利用第二步的句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没想到这个环节学生的表现太出色了,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想象太丰富了,他们把对妈妈的爱比作飞机,火箭,高铁,棉衣,糖果,太空,高楼,树叶,麦田,雪花,小鸟。孩子们不光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我班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孩佳玉也说了好几个句子呢,真的是太让我欣慰了。到第三步的时候,孩子们更是让我感动,我耐心倾听着孩子们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我几乎落泪,有的学生说要把零花钱攒下来给妈妈买小礼物,有的说好好学习让爸妈放心,有的说给爸妈捶背,有好吃的与爸妈分享。爱的教育在这一环节得到升华。

于是我顺势提出了家庭作业:爱要大声说出来,爱要用心做出来。

一节绘本课,有缺憾,也有成功,有收获,亦有反思。希望在今后的绘本教学中,我能做到取长补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体验社区居民的相互关系,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

2. 学习大胆与他人交流沟通,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3. 能在陌生人面前大胆表演。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磁带。

2.准备好舞蹈、歌表演等节目。

3、每人自带小礼物,幼儿园准备一些礼物。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忆上次参观敬老院的情况。

2.提出活动要求。

3.到达敬老院。

(二)组织幼儿与老人一起游戏

1.让幼儿为老人表演节目。

2.请健康的老人和幼儿共同游戏,如《拉个圆圈走走》、《接小球》等。

(三)组织幼儿与老人说说贴心话

全体幼儿分成6组,各组寻找公公婆婆聊天。

在聊天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幼儿与老人交谈的情况并引导孩子主动寻找话题。如您今年多大?您最爱吃什么?您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四)幼儿园为敬老院赠送礼物,并请幼儿为老人送上自己带来的小礼物。

(五)活动结束,告别敬老院的公公婆婆与工作人员,组织幼儿返园。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与《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在活动中,我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在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心理之间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把握幼儿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去操作,完全是“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

在活动一开始,我以音乐表演的形式,让孩子明白好朋友的含义,接着在优美的音乐声讲述故事,在孩子进入设置的意境中时,提出问题:“我们怎么帮助秒度时小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操作、与同伴交流,再师生共同小结,知道了救人动作要快,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办法,使幼儿在玩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大胆思考、猜测、发言,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孩子们能自己通过操作实验,发现秘密,取得成功。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心。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回忆帮助他人的经历。请几名幼儿事先编排帮助、关心别人的情景表演。

2.物质准备:表演所需道具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请小朋友认真看表演,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2.观看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1)请幼儿观看第一组情景表演:一个幼儿帮助另外一个幼儿扣身后的扣子;一个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当别人有困难时,你该怎么办?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的?

(3)请幼儿观看第二组情景表演:一个小朋友伤心地哭,另外几个小朋友拿纸巾帮他擦拭泪水并劝慰。

(4)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帮助他的?如果你哭时,希望别人怎么对你?遇到别人伤心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

3.说说"我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1)提问:除了我们身边的小伙伴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外,还有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呢?你有帮助过他们吗?怎么帮助的?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小结:你们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4.开展互相帮助模拟活动:互相塞内衣、卷袖子、扣纽扣等。

活动延伸:

家长平时带幼儿外出时,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积极帮助,为幼儿做乐于助人的好榜样。

《大班社会教案8篇(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