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13 21:42:37
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文是一则新闻,文章中的表层意思学生不难理解,放手让学生自学,文中一些数字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以及部分句子的含义,需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则新闻,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串串生动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以及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唱歌曲导入,解释课题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吗?我们共同唱一下这首歌好不好?

学生: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曲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教师:写作消息的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迅速及时;二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消息没有固定的写法,但从结构上说,它常常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四个部分。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3)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4)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交流同时把说明中国变化之大的句子找出来。

教师:通过阅读、交流,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教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教师:看到这份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三)学习写法

教师:这篇课文都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数字表达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字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找出文章中几处比较方法的使用,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展开统计,用具体的数字,国际、国内横向、纵向的比较,生动地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七、课堂练习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介绍身边发生的一个变化。

八、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资料: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变化怎样?我国现在还有大约多少贫困人口?

九、附录

1、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2、板书设计

中国一日

改革开放 变化巨大

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介绍新闻的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紧紧围绕重点去读、去画、去讨论,同时又做到课外向课内延伸、课内向课外拓展,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动物的单幅图片若干(梅花鹿、金丝猴、小白兔、猫、鼹鼠、小狗,……)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 启发:大家也许还不2. 知道,3. 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各个神通广大,4.

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它们各自擅长做什么呢?(板书:本领)

5. 提问:小动物们都有什么本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记录学生答案在小黑板上,6. 左边是动物,7. 右边是本领)

8. 引导:那么多小动物,9. 谁的本领大?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认为本领最大的小动物出来。(观察学生讨论情况)

10.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心目中本领最大的动物,11. 但谁的本领更大,12.

却很难分得清。森林里就发生了小动物比本领的事情。(板书:比本领)的学习。

1. 七嘴八舌,2. 自由发言。

同3. 桌讨论,4. 再举手发言,5. 说一说。可能的答案有:梅花鹿跑得快,6. 大象能用鼻子卷东西,7. 猴子能爬树,8.

鼹鼠会打洞……(答案都是将动物拟人化了的,9. 有学生回答的'角度可能不10. 一样,11. 如:狮子会打猎,12. 不13.

用特别的纠正,14. 仍然要鼓励其发言)

15. 小组讨论,16. 推选一人做汇报,17. 简单说明理由。

< ……此处隐藏2659个字……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此处的“紫色的阴影”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课文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展示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②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③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④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录音机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春天来到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①(出示卡片)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②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④(出示卡片)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识这生字,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⑤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⑥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

①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②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③想认识谁的名字,你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②留心观察春天。

③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①过渡:(录音机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春景)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②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③抽读词语卡片(正音)。

④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过渡)

①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②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③范写“春”字。(提醒学生要按田字格的位置写)

④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⑤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过渡)

①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②学生自由朗读《花园果园》。

③小组互相读短文(正音)。

④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⑤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⑥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配画面朗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①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②留心观察春天。

③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卡片、录音机

出示卡片,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柳绿花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①指名读,齐读。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谈话、揭题:

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①创设情境1:“说春天”

a.春姑娘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你们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②创设情境2:“找春天”

大家都找到了春天吗?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请创意组的同学合作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收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组提出。

d.“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后记

语文教案 篇6

凡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提醒部分要十分注意的读音

别墅(shù)邮差(chāi)窜(cuān)过 似(shì)的 逮(dǎi)住 挨(ái)打 摩(ā)平

3、快速浏览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想想它们都是凡卡信里的内容吗?

(不是,有的是凡卡的回忆,有的是作者的`叙述,有的是凡卡信的内容)

4、再读课文,分别找出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凡卡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并做上标记。

三、认识作者,自学生字

教师介绍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

《语文教案(集锦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