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24 23:51:11
语文教案5篇[通用]

语文教案5篇[通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溢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协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同学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一起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同学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如《灰雀》、《小狮子爱尔莎》等,也有过观察和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同学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和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同学学习的重难点。在优秀教案时我充沛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同学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同学的读书感受动身,引导同学自读自悟,并捕获同学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同学与文本进行对话。

【优秀教案思路和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的同学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同学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同学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阅读实践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同学充沛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和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狐狸一家和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

2、导入: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

金色的脚印

(生:齐读课题。)

当“金色的脚印”这五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些什么问题?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过渡:

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本课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大家一定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身读书解决这些问题,比比看,谁的.问题解决得好。

2、生自由读书,勾画。

3、生自由汇报、交流。

4、小结读懂课文的两个步骤。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再联系全篇文章读,看看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精读体会,自主汇报

1、过渡:

看到同学们刚才读书时认真的神情,聆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你们被这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感动了,心灵受到了震撼。你们还想再读读课文吗?好让我们用心用情再读课文,细细体味那些使你感动的地方,想想为什么感动?

2、出示阅读提示,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书,小组交流自读自研。

3、自主汇报:

先读一读自身感动的地方,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结合课文的语句来学习。

⑴老狐狸为搭救小狐狸不顾一切所作的一切事(喂奶、做窝、咬木桩)体会狐狸的聪明和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

⑵正太郎为老狐狸一家做的事情(如投食物,要回小狐狸)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保护和协助。

⑶正太郎失足掉下悬崖,老狐狸救正太郎。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协助,相互依恋的和谐关系。

4、小结,感情升华:

学完课文后,你现在觉得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

(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保护和尊重。)

5、启发理解课题“金色的脚印”的含义。

四、总结、课外延伸

1、总结:

三只狐狸,一个男孩,动物之间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自然就是应该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干给它们也给我们自身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

2、请同学们回家后,找找有哪些故事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有哪些故事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结果怎样。

3、以《小狐狸回家后》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3.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1.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伙、伴、象、栽、坑”5个字,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认读生字,会写“伙、伴、象、栽、坑”5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三、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伙、伴、象、栽、坑”。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三个小伙伴

野猪小象袋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3.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生字词抽读竞赛:

伙伴挖坑施肥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小野猪做了什么?(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读地二自然段

b.指名说

c.指导朗读

(2)小袋鼠做了什么?(第三自然段)

(3)小象做了什么?(第五自然段)

(2)、(3)学生自学,方法同(1)教学。

4.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又跳又笑?

三、演一演:

1.小组合作。

2.全班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运、肥、培、桶、浇、足”。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回家把故事演给家长看。

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拱树坑

小袋鼠运肥料

小象浇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会正确认读本课的多音字“扎、模、教”;

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检查作业:

1、课前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美国幼儿园的故事《孩子的第一本书》,让学生从中懂得成为小作家其实并不难,要有读书和写作的兴趣,这很重要。故事里边还包含什么内容呢?这与我们本课学习的内容好像有一点联系,学完今天的课文后请大家告诉我好不好?

2、检查同学们昨天的《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的写话练习,师生互动评价,从中给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议题导课,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猜想。

师生交流课文大致要写的内容,适时引导板书。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不容易读好的字、词、句,在小队里反复练习直到读准读通。

2、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或是抢读的方式认字并组词,检查生字充分调动情况。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再互相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回答,师生评议并板书相关内容。

师:课文里讲的这个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样,是那样的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这个我们很熟悉的故事读好的,现在我们请同学直接选择你最喜欢朗读的段落来读给大家听,读完后你要说一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地方,听清楚了吗?

4、指生朗读后全体评议,师提出建议。分析完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师适当点拔感情。

四、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小队四人合作朗读课文,读后评议交流谁读的.最流利,谁读得不太熟练?读错的地方是什么?

2、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

3、讨论“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下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体会。(指生交流)

5、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6、我们再来回到一开始付老师给大家讲的那个美国幼儿园的故事好吗?说一说那个故事现在让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老师小结:

是啊!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总会有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两人智慧胜一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合作,与他人一起合作共同分享,你才会真正感到快乐与幸福,嫦娥一号的成功飞行,正是上千位科学家努力合作的结果,所以我们更加应当学会合作,“合作真快乐”!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巩固会认字。

2、教师指导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语文教案5篇[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