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A、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指导审题
A、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指导选材
A、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习作指导
A、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文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具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独立识记生字,理解“率真、憧憬、无拘无束”等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都要在那 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让 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吧。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词,认读、识记。
3、联系上下文,理解“憧憬、无拘无束、率真”等词语。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了暑假生活。
第二至四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五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2、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来谈体会,如 “做一回阳光的儿女”“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等都表现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愉快、兴奋、无忧无虑的情感。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可尝试仿照第四节的句式来说一说。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可采取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里读、班内展示读等形式反复练读)
五、总结全文。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快乐的假期里,我们更好地亲近大自
然,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搜集并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去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此处隐藏10864个字……(单韵母)谁来读?
(3)第二行和第三行是什么?(复韵母和特殊韵母),“er”是拼音王国的流浪汉,它不喜欢跟别的字母交朋友,能自成音节,谁来读?
(4)第四行呢?(前鼻韵母)谁来读?
(5)第五行呢?(后鼻韵母)谁来读?
(6)在韵母表中也有几个孪生姐妹,长得特别相似,找一找是谁?
出示:ei——ieui——iu
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5.刚才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复习了声母、韵母,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出示画图),看,大树公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红红的大苹果,想摘吗?先听大树公公的要求,他说那些标有整体认读音节的苹果已经成熟了,可以摘,没有标整体认读音节的苹果还没有成熟,不能摘,谁愿意来摘?分组摘,摘下来后要领同学们读一读。
6.刚才同学们已经把整体认读音节都摘下来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整体认读音节课件,齐读一遍。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去复习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收获真不小啊!
【课堂练习】
1.拼一拼。
在拼音王国里,有一些字和拼音很调皮,偷偷跳了出来,让小朋友们猜一猜呢。出示第65页的拼一拼及第67页的“学拼音,说好普通话话”练习,让学生同桌练习,互相检查,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拼好的字读给大家听?评一下他读的怎样?还有谁来读?
2.比一比。
还有一些相近的拼音不服气,它们想测试一下小朋友的拼读能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开火车拼读)
3.认一认。
小朋友的表现真棒!现在咱们到了拼音王国的动物园中了,你看!(出示带有拼音的动物卡片),你认识哪些动物呢?谁来拼读一下,并与这些小动物做朋友呀?
生读、认,教师正音。
【作业设计】
1.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拼读音节。
语文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认识这篇课的文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儿,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各,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用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 “弄”、 “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 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经典]美术教案7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859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