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优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一、活动功能:
“小雨伞”活动,适合放在中班《青草地》主题“毛毛雨”分题活动中。
二、活动提出:
为什么设计这一组教学活动?伞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晴天我们用它遮阳,雨天用它遮风避雨。伞除了本身的实用功能外,还有其文化和艺术的特性。
在“毛毛雨”分题中,伞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来认识伞,引导幼儿观察伞的外观、种类、花样,感受伞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幼儿形成对伞的联想带来的丰富经验。
三、分题目标:
1.认识伞(外观、功能、种类,使用方法),
2.探索像伞的植物,
3.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四、分题:
五、具体的活动设计
活动 1、伞的选美会
[活动目的]
1、观察各式各样的伞。
2、学习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比较伞的不同。
3、享受用伞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带一把伞到活动室,教师多准备几把。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伞,拿到身边仔细看一看。
2、幼儿互相描述所带伞的特征:颜色、花纹。。。。。。
3、利用伞进行点名游戏如:“带红色伞的小朋友站起来”,全班一起看看:有没有带红伞而没有站起的幼儿,站起的是否都带了红伞。
——老师说:“带拐杖式的小朋友站起来。”
——依次类推。
4、进行伞的“选美会”:
——转一转,看看伞面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比一比,哪把伞颜色最好,哪把伞花样最漂亮,哪把伞伞柄最长,哪把伞最特别。
[总结分享]能描述自己最喜欢伞的特征。
[活动评价]
1、能依口令辨别自己的伞是否符合条件。
2、能说出各种伞的不同。
活动2、 伞可以做什么
[活动目的]
1、认识伞的功用。
2、引导幼儿想象并用语言表达。
3、学习仿编儿歌。
[活动过程]
1、展示准备好的伞,问幼儿:“伞可以做什么?”(如:下雨时遮雨,出太阳时遮太阳,钩取物品。
2、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蚂蚁、小鸟、长颈鹿等动物有一把伞,他们会把伞当作什么呢?(如: 蚂蚁过河把伞当小船,小鸟把伞吊在树上作鸟窝等)请幼儿自由表达,老师将幼儿的想法记录在纸上。
3、带领幼儿念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改编:
当幼儿熟悉儿歌的句型时,老师和幼儿试着将先发表的`意见替换儿歌原有的歌词,如:伞可以做什么?帮蚂蚁过河,伞可以做什么?当鸟巢。。。。。。
[总结分享]
能大胆想象“伞可以做什么?”
[活动评价]
1、能说出伞对人的好处。
2、能想象伞的功能。
3、能仿编儿歌。
活动3、开伞、收伞
[活动目的]
1、尝试操作开伞、收伞;
2、学习正确使用伞的方法;
3、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各式不同的伞(开伞、收伞方法不同,伞的构造不同)如:自动伞、手动伞、长柄伞、折叠伞、可伸缩的伞等。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与自己保持一段距离(避免被伞打倒)
2、将各式不同的伞,一把一把打开,让幼儿观察老师是如何开伞的。
3、请幼儿说说:“老师是如何打开这些伞的?”
4、帮助幼儿解开伞,用伞的注意事项。
5、让幼儿分散开,试试看如何开伞,(教师指导,并叮嘱幼儿注意安全)。
6、教幼儿收伞,并将伞放在地上。请幼儿坐下,用大腿、膝盖轻轻夹住伞,使伞不倒。
7、教幼儿将伞面整理好,并找到锁伞的扣子或粘扣带,将伞扣好。
[总结分享] 幼儿交流用伞的心得。
[活动评价]能正确地开伞、收伞。
活动4、大自然中的雨伞
[活动目的]
1、探索像伞的植物。
2、感受写生的乐趣。
[活动准备]事先寻觅植物种类多的特点。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借你一把伞》
2、请幼儿说说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他们拿了哪些伞?
3、请幼儿讲讲见过的像伞的植物。
4、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走走,找找像伞的植物,并请幼儿将它画出来。
5、回幼儿园后,展示并讨论幼儿的作品,看看哪些植物像伞。
[总结分享]大胆说出自己见过的像伞的植物。
[活动评价]
1、能找出像伞的植物。
2、能愉快地写生。
附:(故事)
下雨了,糟糕了,娜娜没有带伞,娜娜站在雨中。小蚂蚁拿着小小的扎酱草走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娜娜拿着小蚂蚁的伞真小。
青蛙拿着瓜的叶子跳过来,说:“借你一把伞。”青蛙的伞是漏斗伞。
兔子拿着上头有叶须的胡萝卜,说:“借你一把伞。”兔子的伞会漏雨。
小狸拿着“芋头叶”给娜娜,小狸的伞是不是刚好呢?撑着撑着,啊!雨漏下来了,娜娜和小动物跑了起来。
大熊拿着大大的荷叶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大熊的伞好大好重啊!
小狗强强拿着伞跑了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啊!那就是娜娜的伞嘛!下雨天,拿着伞排队走,还有谁没有伞吗?
活动5、过伞关
[活动目的]
1、感受过伞关游戏的乐趣。
2、增强大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伞、铃铛(事先固定在伞架上)、沙包、糖果(事先绑上线,线的另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天花板上)
[活动过程]
1、老师布置四个伞关,请幼儿一一通过。
2、伞关如下:
(一)转动挂了铃铛的伞,至少转三圈。
(二)大伞打开斜放在地上,幼儿从伞面、伞柄和地面构成的洞中爬过。
(三)小伞打开,倒放在地上,幼儿投沙包入伞,至少投中两个。
(四)用伞柄钩一个天花板悬吊下来的糖果(高度是幼儿可以够到的)
[总结分享]
请幼儿想想,还可以用伞来玩什么游戏?
[活动评价]
……此处隐藏3532个字……一)怎么办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引导幼儿看看场地上怎么了。
2.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把这些纸收拾得整整齐齐?
3.幼儿自由结伴整理,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收卷筒纸。
(二)我会绕
1.幼儿将绕好的.卷筒纸放在桌上进行展示,并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刚才是怎么收拾的。
2.评比:你觉得哪个卷筒纸收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我们买来的卷筒纸当中都有一个纸筒?
(三)绕绕卷卷
1.用卷筒纸把你的朋友的手或脚裹起来,一点儿也不能露出来。
2.幼儿自由结伴,分角色进行缠绕练习或将动物玩具用卷筒纸包裹起来。
中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了解人的各种表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2、知道开心的笑有助于身体健康。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粗心的小画家》《找朋友》不同的脸部表情教具、有笑、生气、害羞、发怒的表情
一个小朋友的面部轮廓图,贴有五官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教师放《粗心的小画家》音乐,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
1、教师:丁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他每次画画的时候总是很粗心。瞧,老师这儿还有丁丁的一幅画,让我们看看他的画上都少了什么?
2、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并与教师一起一边往画上贴五官,一边说说他们的作用。
二、利用教具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表情(笑、生气、害羞、发怒。)
1、教师拿着贴好的笑的表情教具,五官贴完了,大家看,小朋友是什么表情呀!(笑了)
2、老师会变魔术,在他的脸上动一动。看他现在怎么了(生气了)
3、看一看这个小朋友又是什么表情,害羞
4、小朋友的这个表情又是什么?(发怒)
三、带领幼儿玩变脸的游戏,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笑会有助于身体健康
1、玩变脸
一个人做表情,大家猜。玩法(开始时大家一起念儿歌,嘴角弯弯,眼睛弯弯,猜猜我的心情怎么样?小嘴嘟嘟,眉毛皱皱,猜猜我的心情好不好?当儿歌念完后,一个人做表情,大家猜,一个人说表情,大家做。玩法(游戏开始相同,只是在念完儿歌后,一个人说表情,大家做。
2、让幼儿看幼儿用书,仔细观察图片中小朋友的表情,并进行讨论
老师今天请来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我们看看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看后讨论:老师小结:笑脸代表开心快乐,这样的表情是最漂亮的,我们大家都喜欢,开心地笑还会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对待好朋友都应该笑哦!
四、让幼儿听《找朋友》的歌曲做游戏,引发幼儿快乐的情感
我们一起来听歌曲做游戏,当歌曲开始时,你要去一个好朋友,在找到好朋友后要对好朋友做一个特别的表情,让朋友感到快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中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发展臂力和目测力,提高投掷能力;
2、培养遵守游戏规则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沙包若干(幼儿人数的3~5倍)四散在场地的两边;
2、画有老鼠的敞口纸盒3~4个,系上绳字。
活动过程:
一、对形练习
队形训练:四路纵队—十字队形—四路纵队。
幼儿认真的走到位,跟着教师、跟好队伍走。
二、引导幼儿练习投掷的本领
1、师:“老鼠是个坏东西,窜东窜西偷东西,人人见了都要打,让我们先来练本领,再去打老鼠。”
2、引导幼儿手拿沙包练习本领。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做扩胸、挥臂、抛接沙包、投掷等动作
三、游戏“老鼠过街人人打”
1、介绍游戏规则:
①3个小朋友拉着画有老鼠的纸盒在起点和终点处来回的跑动。
②其余的孩子站在场地的两边向纸盒内投掷沙包。
③要边投掷边喊“老鼠过街人人打”,直到将场地上的沙包投完为止。
2、要求孩子们在投掷的时候注意遵守游戏的规则,花猫在场地的中间跑动,投掷者不随意的跨过线。
3、引导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交换角色,反复游戏。注意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臂力、目测力和投掷能力
中班教案 篇10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在教参上有相应的参考教案,但是该教案环节非常多,在短短20分钟内进行式不可能的。所以在创新运用主题教案的时候,我选择性地使用了参考教案中的一些素材点:找朋友,描述朋友,并使用适合中班上学期幼儿的游戏,来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 关注班级同伴的五官或体型特征,尝试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
2. 乐意与同伴结伴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粘纸
活动过程
一.比比谁的朋友多。——知道每个人有不同的朋友,感受朋友多的快乐。
1. 请出位小朋友站在教室中央,觉得自己是他的好朋友的站在他的背后。
2. 数数这位小朋友有几个朋友,做一下记录。
3. 比比哪个孩子背后站的朋友最多。
小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越多会越开心。
二.描述比较——激发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
1. 听教师描述班级中的一位小朋友,猜猜他是谁。
2. 讨论:能很快就猜出朋友的好办法。
3. 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幼儿先三人为一组围成圆圈,老师发出指令后,三人组去邀请其他小组的一人,成为自己的成员。注意邀请时使用礼貌的语言。
小结:当你需要别人成为你的朋友时,一定会做出一些让别人感到快乐的事或说出一些好听的话,使用这两个方法,就能使你的朋友越来越多哦!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中,幼儿一开始是用站在别人身后的办法来表示自己成为他的朋友的。但是老师发现,孩子会很盲目地站在别人的.后面,人云亦云,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站在他后面,或者“他”是谁。对于这个问题,活动中教师能很快进行了调整,做了两点修改,一是变“站在朋友身后”为“面对朋友站着”,而是变“一哄而上找朋友”变为“分小组去找朋友”。这样调整以后,很明显幼儿都是有目的地去找朋友了。
活动中,孩子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却说不出那些“高尚”的理由,找他为友的原因往往只是“喜欢她的鞋子”,或是“他坐在我旁边”,但是有的孩子只有一个人选择和她做朋友,她表现出伤心与落寞,可见中班上的孩子,对友谊还是相当渴望的,进行这个主题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