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5-08-08 08:48:12
美术教案范文

美术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范文1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人体基本结构和人物五官特征。

技能领域:利用不同色彩的纸或画报纸,粘贴出每个学生自己可爱的形象。

情感领域:通过分组作业,参与“竞争与合作”。

创造领域:创造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二)达标规程:

自学探索--游戏尝试--分组创作--组合展评

(三)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前提测评

1、人物出立:教师本身

2、作业展评:A.谁把“我”画得最象?象在什么地方?

B.再请你看看其他作品中,有没有画得精彩的地方?

一、

1、全体速写(五分钟)

2、学生争议

二、认定目标

1、想不想把“我”变成小纸人?

2、“我”自己很想成为一个小纸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纸人》这课。

课题出示:《小纸人》(剪贴画)

二、

1、齐答

2、静听

三、导学达标

1、自学探索

(1)提问:请你研究一下小纸人怎么做?从课本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小组意见反馈,初步得出制作方法。

2、游戏尝试:

(1)形式:五个组以“分身术”游戏,分别绘制。

第一组:头

第二组:身体

第三组:上肢

第四组:下肢

第五组:手上饰物

最后拼贴起来把“我”合成一个小纸人。

(2)分析制作中问题,找到重、难点。

A.你们是怎样完成这部分的?

B.我们共同合成的那小纸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C.(有问题的话)怎么解决?

3、分组创作:个人作业要求: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纸人.

(2)巧妙合理运用分到各组的制作材料,绘制一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3)鼓励竞争,加快速度,学会概括。

4、组合展评:每个人制作的“小纸人”在黑板上合成一张“集体照”。

三、

1、

(1)自学教材,小组讨论

(2)各组选一学生回答

2、

分组绘制

共同合作

(2)

A、组长汇报

B、个别口答

C、有问题的小组修正

3、学生分组作业

4、学生拼贴“集体照”

四、达标测评

1、提问:

(1)谁是第一个来到“老师”身边?为什么?

(2)照片中谁最象制作人自己?

(3)谁是照片中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2、小结:今天同学们在自己不断地尝试和互相帮助中,掌握了许多巧妙运用色纸和画报纸的方法,使小纸人变得非常可爱;还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形体和五官,加快了自己的创作速度。

四、

1、集体讨论:

(1)自述

(2)他述

(3)他述

2、静听

(四)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范文2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孩子喜欢照哈哈镜,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幼儿嬉笑不已。该活动以照哈哈镜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画哈哈小人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小人变形夸张的原因,使幼儿在画画中由无意识绘画变成有意想象和创造,同时让幼儿在画哈哈小人过程中,感受到小人形体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能用勾线笔画出观察到的小人。

2、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3、体验其中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若干、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6只、黑板一块、浅红或浅绿色A4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 观察范例 :出示“哈哈小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小人

师:仔细看一下这个小人,看清楚这个小人的模样、大小。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并交流

要求:找一张白色的纸竖起来,画得一模一样;顶天立地

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二、 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 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画顶天立地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不要把小人画的太小,以免达不到实施效果)

2、 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 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4、 探究小人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出现不同变化位置的原因。

提出质疑:

为什么小人断开了?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人没断开?

5、 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 小人连线,探究变化。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化。

引发思考 :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以及折痕与小人形象的关系。

A 如果我把这张纸横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斜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再折一次呢?

B 回去再试一试。

活动延伸:

装扮小人:添画哈哈小人,让小人更漂亮。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是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

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 ……此处隐藏8404个字……生)

第十八周(请你告诉我)

第十九周(折纸动物)

第二十周(纸杯变变变)

翻新的纸盒、会飞的娃娃

美术教案范文14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指纹上添加简单的线条,使其变成有趣的动物形象。

2。尝试用指纹印画,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彩色粉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红、蓝印泥,擦手的毛巾。

3。实物投影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单的线条。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演示教学、操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手指游戏,激发兴趣

1、师:今天爸爸妈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开心吗?那我来看看谁坐的最神气!现在老师要来和你们玩一个手指游戏,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我一起做!

一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

二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蹦蹦跳!

三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螃蟹呀,横着爬!

五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花蝴蝶呀,飞呀飞!

2、师:刚才我们都是神奇的小魔术师,用我们的手指变成了小动物,对变成了哪些小动物?

3、我们的手指本领可大了,不仅能通过游戏变成小动物,还有很多的作用呢,你们知道手指还有哪些用处?

二、观察指纹画

1、出示印有指纹的画,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用手指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画的什么?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叶子又是什么样的?你们猜猜看是怎么画出来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大胆判断。

师:这些圆圆的东西啊,是老师运用我们手指上的指纹给印出来的。这叫指纹画。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变出指纹宝宝?

3、教师示范

三、了解指纹的印制方法。

(1)引导幼儿发现掌握正确印制指纹的方法。

师:你们想不想印出可爱的指纹宝宝啊?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就是我们的指纹宝宝不喜欢太拥挤的'地方,所以,小朋友在印制指纹的时候要给每一个指纹宝宝一个舒服的位置。大家都去试试看吧。

(2)重点:怎样才能印出清晰的指纹。

师:用手指用劲的亲亲红红的印泥,再用我们的指纹宝宝稳稳的亲亲白纸,不要摇晃和挪动。

四、启发幼儿想象,将指纹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1、教师根据幼儿想象出的东西,当场在指纹上进行创作。

师:刚刚我们印制了很多指纹宝宝,开心吗?可是老师觉得这些指纹宝宝都是一个样子,不好玩,咦,我们来帮帮他们,把他们变成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好吗?谁来说说看,指纹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小鱼、小鸟、小树、小花、太阳、乌龟、车轮胎、小娃娃、螃蟹、小蜗牛……)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各种东西当场在指纹上进行创作,可配上儿歌,如:“小指纹,变变变,变条小鱼游游游”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添画并提问:老师把指纹宝宝变成了什么?添上了什么?这是指纹添画。

五、欣赏课件指纹添画,分组操作。

1、刚才老师是用几个指纹宝宝变的这些好玩的东西的?我们除了用一个指纹宝宝变魔术,能不能用2个或者更多的指纹宝宝变魔术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添画!

2、师: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除了图片上的东西,你还会在指纹上添画出什么呢?刚刚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都把他们变出来了,你也想变吗?那好吧,我们一起去帮我们刚刚印出来的指纹宝宝变变身吧,看谁最厉害,能够变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3、教师提出要求:①用左手印指纹,右手添画;②轻蘸颜色,用力压一压;③及时擦干净手,不要弄脏纸和衣服。

4、幼儿操作,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

六、作品评价

1、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2、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用有趣的指纹添画,下节课我们再试试一些更加复杂的指纹添画,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最丰富。

美术教案范文15

活动目标:

1.能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自己不同水声的感受。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知识准备:已展开有关水的讨论。

材料准备:

1.滴水声、下雨声、流水声、瀑布声等各种水声的录音。

2.雨滴、溪流、浪流、瀑布图画。

3.蓝色水粉颜料、水粉笔、擦布、白色纸一张。

活动重点:能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自己不同水声感受。

活动难点:能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不同水声,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水的声音。

1.小朋友们,小耳朵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水声录音请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是哪里发出来的。)

2.这些声音啊,都是水发出来。小朋友们,小眼睛仔细看看,水又是怎样跳舞的呢?(出示图画),请幼儿说说水是怎样跳舞的,启示幼儿辅以动作进行表达。)

3.图画上水跳舞的时候发出了那么多声音。我们怎样把水声变成图片呢?(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如:我们怎么来表现小雨滴?(断断续续的线条)。)

4.小结:快乐的水声可以画下来,“滴答滴答”可画成一个个或一串串小点;“沙沙沙沙”可画成一根根的细细的短直线或斜线;“哗哗哗哗”流水声、海浪声可以用连续不断的波浪线和螺旋圆形表现;雷雨声、瀑布声可以用线画成一片;也可大片大片地往下图画……

二、活动展开:水的舞蹈。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围站到小桌子边听听这个音乐,画出我们快乐的水声。(反复播放录音),鼓励幼儿听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变化点、线、面的组合,不断丰富画面。(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落笔。

4.鼓励幼儿在作出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和欣赏。

三、活动结束:快乐的水声。

1.我们现在边看图片边在自己的画上找找这几种水声?(重新呈现有关水的图画,引导幼儿边听水声边在画面上寻找这几种水声。)

2.相互欣赏一些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交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是哪部分,为什么?

四、活动延伸:寻找身边的水声。

我们现在去听听水龙头会唱出什么样的美妙歌声呢?通过直接的听听来直观的导入主体水,让幼儿们在说说比较中辅以做做动作进行表达,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为创作做好铺垫。

在听听、画画、玩玩中学习点、线、面的组合,感受集体创作绘画游戏的乐趣。

通过看看、听听、找找、说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美术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