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课文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课文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课文的教案1课文《北京的色彩》出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里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我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像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末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凝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我常常把面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白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北京城里无数个彩色的音符,自然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如果有人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前言】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建议】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此处隐藏23196个字……关春节的资料。
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交流的准备。
(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
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
(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
1、认真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考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若时间充足可展示部分学生已完成的练笔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笔、“俗白”风格、京味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全文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基于此,课前播放音乐“喜洋洋”,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喜庆”。由于此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绍兴风俗大同小异,在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年时的场景,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由于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将朗读作为了课堂学习的重点。
课前自由朗读。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语句,自己好好读读,读准难度字词,读通句子,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默读:通过让学生找找哪里是北京的`春节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寻找。默读找出文章重点节日。得益于前段时间一再努力的培养,孩子们预习完成的很不错,时间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学目标中要求;二是有助于下步教学环节。想说下语文习惯的养成。
此外,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快速阅读、默读、学生示范读、小组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将北京别具京城风味儿的春节读得淋漓尽致。
另外,结合课外链接的资料袋,品析两篇欣赏文章的特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从小角度出发,着手“除夕”热闹场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写写自己过大年三十时候的场景,将书本知识内化,学以致用。
北京课文的教案15【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安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⑴ 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⑵ 课件出示词语:
中央 城市 旁边 花坛 祖国 庄严 图案 立交桥
风景优美 绿树成阴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自读;
② 小老师领读;
③ 开火车读。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⑷ 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欣赏,悟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读想想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与说你为什么想读。
4、你觉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们动手把它画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想象画,并配上一、两句赞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复习巩固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画的想象画。
2、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⑴ 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⑵ 同桌互相读一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开火车朗读。
3、拼词游戏。
4、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二、我会写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字:
央 市 优 坛 国 交 旁 阴 城 图
1、读准这些字的音。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仔细观察,并书空练习。
4、描红仿写。
三、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背给小组长听
四、拓展活动
说说知道的北京新变化。
【教学后记】
学生对北京非常向往,课件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新风貌等风景,学生一看就激发了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读出课文。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想象力,这种练习须继续加强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