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19 10:57:16
语文教案(优选)

语文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注释的帮助,正确理解全文的意思。

(二)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并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柳宗元石笔下的小石潭和苏轼眼中的庭院月色,今天,我们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流连于北岳恒山的山水。

(二)板书课题,作者。

(三)朗读课文。

①自读一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②请四位同学分段朗读(指出生读错字音)

③听课文录音,注意句间停顿和作者感情。

④齐读全文。

(四)理解文意。

①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口头翻译,将难译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

②学生质疑,将做记号的难译处在课堂提出。

③讲解练习三中难译句子。

(五)理清全文思路。

请学生概括各段的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上详写上登顶的经过

第三段写上登顶后远眺所见景物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后准备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介绍。

2、朗读全文,巩固对文意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导游,按课文内容,做好介绍游览恒山经历发言。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诵读。

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检查上节课朗读要求是否达到,也帮助其他学生回忆全文内容。

(二)检查翻译。

请两三位学生以徐霞客或导游身份,以课文为基础,向同学们介绍游恒山记经过,其他同学注意听该同学讲的是否与课文有出入,并做出记号。

(三)及时矫正。

针对刚才“徐霞客”或“导游”发言,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请同学结合课文找出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对学生发言语气、语态加以指点。

(四)找出游戏。

结合课后练习一找出作者游览路线。

明确: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

山顶上看见山北“崩涯乱坠,杂树阴 ”,还有浑源洲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舞台山,近处有龙山。

下山 从西峰到寝宫后危涯顶经过松柏林,从山崖缝到飞石窟

(五)学习精神。

明确: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师选择部分学习小组为代表,上讲台交流介绍有关徐霞客及其游记材料。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将苏省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

,其以日记体裁详尽纪录了徐霞客毕生行履所至,观察所得。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游恒山记

徐霞客

出发时--时间,天气

登顶时--亲历:望仙亭,虎风口,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

登蜂后--亲见:崩涯,杂树,浑源洲城,龙泉山,龙山

下山时--从西峰至飞石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掌握本课的生字及生词,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多音字。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青蛙的好品质,懂得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课文及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

正确的理解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朋友”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冬冬读课文”。在课堂上,丁丁帮助冬冬读好了课文,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出校园去一个新的地方!看,这是哪儿?(板贴池塘美景图)

2、在池塘边也生活着一对好朋友:青蛙和小鱼。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出示课题)指"塘":这是今天要认识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读一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 范读: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72页,把你们的小手指到课文上,听老师来读一读。边听边注意你不熟悉的字老师是怎么读的。(配乐)

2、 自由读:特别注意把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

(1)课文有几段?指名读课文。

要求:这些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用手指着每个字。来当小评委听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吗?

(2)学生互评:小评委们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

(3)师对读书的学生及参与评价的学生进行评价。

4、认读生字

(1)下面我们把生词朋友从故事中请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

同桌互读。师巡视。重点检查。

(2) 小组活动:各组的小组长拿起生字卡片,看看你们组的同学谁交的生字朋友最多。有不会的字互相帮助多读几遍。

(3) “词语接龙”游戏:第一个同学读字,第二个同学组词。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把生字记的最牢!

5、多音字检查

(1)现在有几个生字朋友回家了,谁想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句话

(2) 谁再来读读这几个词?(“好奇”、“好办”、“背上”、“背着”四个词语变色)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强调:这是两个多音字,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们不同的读音。

三、 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 承上启下,过渡指导

(1)出示小鱼的话:小鱼好奇地问:“岸上什么样:我从来没去过。”

(2)从小鱼的话中,你知道了它有个什么愿望呢?

第一次朗读指导:是呀,它多么着急想知道岸上的事呀!应该怎样读?其他同学好好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

第二次朗读指导: “从来没去过”什么意思啊?(“从来”变色)那你读的时候就把小鱼的这种心情读出 ……此处隐藏6946个字……解三月份开展什么活动提了哪些问题(出示问题)。

①这个月你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②你最有印象的是什么?

③有谁参加?

④请你谈谈情况。

2、讨论回答

⑴这个月我们开展了写字达标活动。

⑵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了。

⑶我们班已经有××同学符合合格要求,还有不少在努力争取呢,我们想争全校第一呢?

⑷我觉得活动真好,使我们的写字水平有了提高,作业也端正了,同学和老师都很高兴。

3、提出要求:①同桌互问答,注意礼节。

②班级交流

③小组活动进行考核。

考核标准:A:有礼貌B:回答正确C:回答流利D:说话精彩

三、课外实践:请你去采访一位优秀生或进步生,进行采访实践训练,并给被采访者打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查字典)

3.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

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

2.同桌交流归纳特点。

3.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师板书范写)

4.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

5.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

二、读读背背。

1.这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

3.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

4.多种形式练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合作读、赛读)。

5.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

6.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

8.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33 个词语。

2、初步学会查字典据词定义,知道把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想想,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能查出指定词语中带点的字,并据此确定其恰当的意思,再说出整个词的意思。

3、能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出节日的大街的繁华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引入学习关注。

(1)谈话:新年刚过,大家从充满节日的气氛的`社会,家庭回到学校来了,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同学们心目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的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今天要学的课文是《节日的大街》,课文写了节日大街的什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2)请同学谈谈自己预习了什么。归纳学生的回答,确定预习的基本操作方法。

(3)自学课文,重温预习内容。

2、学情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1)朗读课文,检验自己的朗读水平,按是否“正确,通顺,流畅”互为肯定或指正。

(2)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学习提示”也教给大家一个什么读书方法,充分发表自己对“学习提示”内容的理解。教师归纳这种方法叫:查字典据词定义。

(4)交流识字,学词情况,运用“查字典据词定义”法理解词语。读词语,说意思。处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花镜,随风飘动”,训练查字典据词定义,并把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词语的意思。

练习书写:

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 .2.两题

第二课时

1、回顾谈话,诱发学习动机。

(1)回顾上节课讨论的“课文主要讲什么”的内容。

(2)提示:课文主要讲什么,细读课文后来辨析。

2、积极阅读,找出学习疑难。

独立阅读全文,思考课后和自己的问题。

反馈交流:

(1)课文为什么分成3个自然段,每段各写了什么?3段之间相互有什么关系?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或写法上的特色。

(2) 第1自然段:课文为什么把节日的大街比喻成“河”?第二自然段:课文是否紧紧抓住一个“街”字写的?根据“街”字找一找这段课文写了那几个方位?并用“/”把这段课文分成3段。朗读每一部分,体会哪些情景描写使你觉得充满节日的欢乐,学会有感情的回答课后问题2:从“百货大楼”——“街头小摊”,从“大件商品”——“小商品”。注意:句子有……有……还有……”每挡含两个内容,与以前学的不同,与“应有尽有”是什么关系?

第3自然段:读本段课文后说说节日大街的夜晚是怎样的,把自己认为写“彩色”和写“欢乐”的句子分别读出来,读得有感情。

联系上段,把写大街“彩色”的句子都归并起来,然后统统丢掉,读剩下的课文,说出自己有什么感受?

朗读

(3)小结:今天是同学们靠自己的能力读懂了全文,老师只帮了一点小忙,这样读书,同学们的本领会一天一天大。

3、作业

《语文教案(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