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集合1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716.jpg)
幼儿园中班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转印的方法画出倒影。
2、能用水粉画出风景,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添画、表现水中的相关情景。
3、乐意与人交流,体验印画的乐趣,产生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粉色、图画纸、毛笔、抹布、套袖、塑料袋背心。
活动过程
1、出示风景图片,请幼儿欣赏。导入活动名称。师:“小朋友,你看到这些图片,感觉是怎样的?”“你从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水中有什么?”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并说出倒影的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并讨论:“老师也画了一幅有倒影的图画。”“倒影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3、教师演示做画布骤与印画方法并提要求:
①先将画纸短边对短边折好。注意要压平。
②轻轻将纸展开,竖着放好,在折线以上的画纸上用毛笔蘸水粉颜料画出风景。注意换色时要换笔,别弄脏画面,
③将另一半纸由下向上对折过来,将画好的风景印画上去。注意用你的掌心按下去,不要揉搓。
④大胆想象,添画水中的情景。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在水中添画水波纹、小蝌蚪、小鱼、小鸭子等。指导能力一般的幼儿认真印画,完成作品。教师随机评价幼儿的作画过程。
5、幼儿交流展示,互相评价作品。
6、教师小结。
幼儿园中班教案2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撕纸粘贴活动的兴趣。
2.通过撕纸培养幼儿手指灵活性。
3.练习使用粘贴材料,学习撕纸和粘贴的技能。
活动准备
1.小兔子玩具一个
2.红、绿色彩纸,胶水若干。
3.“小兔子的家”展示板 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送给小兔的礼物。
教师:小兔子明天要过生日了,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它的生日宴会。
2.提问:我们送给小兔什么礼物呢?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展开
1.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说一说红萝卜的颜色、形状是什么样的)
2.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红萝卜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3.出示操作材料,教师示范红萝卜的制作方法。
(重点强调撕纸和粘贴的技巧)
教师:先将红色和绿色的彩纸撕成小碎片,然后将胶水轻轻地涂在小碎片的反面,
最后将小碎片的粘贴在红萝卜上,一根红萝卜就做好了。
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对制作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提醒幼儿涂抹胶水要适度。
三、结束:
游戏:给小兔送礼物
引导幼儿将作品布置在展板上互相欣赏讲评。
(教师引导幼儿从撕纸和粘贴是否均匀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中班教案3一、教材分析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在教玩具的选择上,大绳——首先给孩子一种新奇的感觉,很多孩子可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长,这么粗的绳子,能够去摸一摸,玩一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刺激的事情,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点。同时,通过绳子的变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和发展。而且,收放简单,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师的活动实施。
活动重点:幼儿领会助跑跨跳动作方法。
活动难点:
1、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2、幼儿自我跳跃能力的认识和判断。
二、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
2、运动能力基础:中班孩子基本运动能力,在小班阶段已初步得到锻炼和发展,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于动作还没有形成比较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90%的孩子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10%的孩子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动作,从而发展跳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形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1、开始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幼儿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2、基本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幼儿采用:观察法、集体练习法、探究法、自我评价法。
3、结束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评价法。幼儿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收心热身阶段 5—6分钟。
目的: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
游戏“小蝌蚪变变变”。
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 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二)、基本部分: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15-20分钟
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活动一、跳田埂
活动过程:教师用障碍物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page_break] 场地设置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统一活动能够方向进行动作练习,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讲解规则的烦琐。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 ……此处隐藏12061个字……特点。
活动准备
1、蜗牛爬行视频。
2、挂图《小蜗牛看苹果花》。
3、蜗牛、猴子、松鼠、小猫和喜鹊头饰。
活动过程
1、展示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形态与走入的姿势
教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很趣味?它背着什么?
教师:你明白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吗?你觉得它走路快还是慢?你明白它是用什么走路的吗?
2、欣赏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第一遍听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想看什么花呢?它要怎样才能看到呢?
教师:最终,小蜗牛看到了吗?
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最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苹果花了?你觉得它心境会怎样?
教师:小蜗牛在去看苹果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怎样?小蜗牛遇见的小动物是怎样对蜗牛说的?小蜗牛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教师: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创编故事
教师:小蜗牛看到了苹果花,他该回家了。我们来想一想,它们是怎样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一些什么故事呢?回到家的时候苹果树会有什么变化呢?
4、活动延伸
表演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幼儿熟悉主角之后,教师能够分配主角,自我在中间扮演小蜗牛,熟悉以后再让幼儿上来表演整个故事。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小蜗牛”。
幼儿园中班教案14活动目标
1.欣赏松树颜色、形状,感受冬天松树的美。
2.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并用小雪花装饰背景。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大、中、小不一的绿色正方形
绿色长方形若干张、黑色的细长方形若干
淡、深绿油画棒、白色油画棒若干
剪刀、固体胶若干、记号笔
蓝色彩纸幼儿人手一张
松树课件、黑色KT版制作的冬天的场景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选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里有什么?冬天除了雪花很美,还有哪些树也很美?(圣诞树)
师:圣诞树也叫松树。松树是什么形状的?上面的三角形和下面的三角形一样吗?
师:今天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它想参加一个冬天的舞会,想请小朋友们帮它打扮的美一点。
2.欣赏图片
图一
师:这是什么?
师:松树看上去像什么?(三角形)三角形的松树还像什么?
师:这些松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近,有的远)
师:天空中下起了大雪,松树会变成什么样呢?
图二
师:松树穿上了白白的衣服,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3.欣赏教师的范画
师:我带了一些松树的照片,看看它们是怎么打扮的?
范画一:提供同样大的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后,进行层次组合拼贴成松树
师:你知道这张用了什么方法吗?这些三角形一样大吗?松树的上面和下面一样大吗?怎么办呢?(最上面是一个三角形,中间是两个,下面是三个,最后拼贴成三角形的松树)
范画二:画好大小不一的松树,然后用白色的蜡笔沿着松树画一圈,用小雪花装饰。
师:这幅用了什么方法?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用白色蜡笔把松树画下来,再用绿色蜡笔涂满)
范画三:提供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后拼贴成松树
师:这幅用了什么方法?这些三角形一样吗?像什么?
范画四:长方形的纸,对折后,用记号笔沿着折起的地方开始绘画,边画边说:
师:你猜这幅用了什么方法?一起检测一下你的猜测吧!(教师边示范,边讲述:记号笔宝宝可勇敢了,这么冷的天它还是想到户户滑滑梯,看它怎么滑的:从上面往下滑,慢慢的.,呀,有点冷,休息一会吧,再继续滑远一点,又冷了,再休息一会会,继续滑,滑的远一点哦。呀,它听到妈妈在叫它回家吃饭呢,蜡笔宝宝赶紧走回家。)
师:剪刀宝宝真调皮,它也想滑滑梯,快看,它是怎么滑的?
4.介绍操作材料,幼儿分组操作
5.讲评
师:你最喜欢那片松树呢?
调整与反思:
1.教师示范新的操作方法时绘画的工作由原来的“记号笔”调整为“白蜡笔”,既清晰,又符合主题。
2. 课件中的图片比较多,可以直接选两张特征明显,具有代表性的。
3. 导入环节不够自然,创设故事的情境导入,会更生动。
4. 四种操作方法选其三。其中“用相等的三角形拼贴松树”,难度较大,更适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认知。
5. 在欣赏课件、绘画的过程中添加柔美的背景音乐
幼儿园中班教案15活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3、培养合作意识。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在玩耍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树立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教学反思
因为 活动准备充分,过程安排合理,并且采取了幼儿与环境材料、幼儿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的方式,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实现了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配和合较好,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幼儿也能较好地在教室的指导和启发下尽情的玩。同时,家长也积极进行了较好的评价。这节活动可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强了了解,而且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为以后教育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开了一个好头。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集体活动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