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工作总结(热门)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导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导师工作总结1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端正学生思想,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德育工作的成效,德育处在全校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师生结对活动,此次我与班级中的李焱同学结对开展辅导工作。通过半学期的辅导,现就工作总结如下:
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的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水平,是我们的心愿。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结对学生真诚地相处,平等地交流,营造一种轻松宽容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标。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如果想在导师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下面就来谈谈我在导师制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以诚心赢得她的信任。
孩子虽然小,但是也能感受老师的态度。为了获得她的信任,我常常和她聊天,尽管她不爱说话,总是以点头或是摇头来表示自己的意思,我还是一次次的询问生活中的情况,了解学习中的事情。渐渐地,当我再次询问她时,她开始愿意以简单的文字来和我交流了,虽然声音很小,但是我看到了可喜的进步。随着交谈的次数的增多,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在课堂上有时也会举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真让人替她高兴。
二、以爱心感动她。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让学生能感受得到的。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犹如池塘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唯有导师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爱心,才能为导师和学生的沟通开启心灵之门。于是,在对待李焱的过程中,我也投入了自己无私的爱。不会做眼保健操,我就课后利用空余时间反反复复的教;不敢上厕所举手,我就在课中利用机会小心的询问她;不会系红领巾我就一遍一遍的教……这样的小事一点一滴的发生着,让她逐渐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这样,她也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也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和家长成为朋友。
我认为和家长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当然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常与家长进行交流,以便工作中得到家长的配合。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味的要求家长这样活着那样,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争取家长的力量,和家长一起教育好孩子。
通过半学期的辅导,虽然李焱还没有特别巨大的改变,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工作,付出更多有益的“心”,那么我们一定会看见可喜的进步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结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使得德育导师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导师工作总结2“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位德育导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作为一个新教师,起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前一学期我甚至不知道怎么跟学生交流,怎样的话才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心境不平静,做什么事情都茫然无措,急于求成,经过一个学期使我知道了导师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黄灿鹏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德育导师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德育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德育导师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要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生活中,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通过如何抓好德育工作,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其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我想,如果在班工作中,德育导师能长期有意识地注意这三个方面,一个良好道德个性是一定可以培养出来的。
导师工作总结3前段时间我很忙,因为有很多社交角色和社交活动。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这学期终于平静下来,并致力于做更多的科学研究。正是因为时间和精力稍有充裕,我才接受了学院教育管理和学术工程系的邀请,录取了12名20xx年级的新生学习并担任他们的导师。
早就知道要做学生 ……此处隐藏19253个字……、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2)帮助学生形成不错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
3)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掌握不错的学习方法,培养不错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4)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5)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
(二)认真做好德育导师的选定与培养工作
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足够的德育导师队伍是成功推行班级德育导师制,切实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学校德育导师工作小组召开会议,对全校教师综合能力的考查摸底,选择并确定了有较高能力的德育导师。
1.建立导师档案。学校要根据学校的的发展目标及导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利用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为每位教师提供恰当的个别化的导师培养方案,建立“导师专业档案袋”。“导师专业档案袋”里应有:1)适度的发展目标、导师的学习计划;
2)导师的学习、交流的情况记载;
3)学校为导师的专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设备及相应的措施;
4)导师指导学生的发展情况,如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5)教育总结、反思材料。
6)学校的考评材料。
2.专家指导。要转化一个学生,需要导师的不断努力,也不能离开专家的指导。学校要聘请教育专家和有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老师,组建学校德育导师专家指导委员会。德育导师工作指导委员会要定期与德育导师一起分析个案,随时为德育导师明确提出建设性、富有创意的意见。这样,不但可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育人效果,而且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导师,推动老师的专业成长。
(三)建立“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档案
由政教处统一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含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基本状况,对学生思想品行的表现及每次考试后的成绩逐一登陆,分析对照。建立“问题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耀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定学生的改善和发展目标并指导鼓励其积极完成。
(四)加强家访联络,形成家校合力
进行定期接待家长和不定期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周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分析,包含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外来民工的更要作为重点),关注家长的业余爱好和娱乐方式。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五)建立导师工作的评价考核制度
考核体系是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各个年级段都指派了一名行政领导指导导师工作,平时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检查、组织交流等,同时做好总结、考核、评比工作。考核内容重点在于受导学生品德转变情况,包含受导学生对德育制度遵守情况,在班级内的表现情况,受导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的获奖情况和平时成绩的监控情况等。期末在组织导师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考评,并评选出优秀德育导师。
“德育导师制”工作的成效与困惑取得的效果
(一)校风校貌得到根本改变
我校试行德育导师与“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和实践时间不长,自开展“德育导师制”工作以来,虽然有些工作还在探索中,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原先抽烟、留长发、打架斗殴、辱骂甚至与教师打架、敲诈欺骗、旷课逃学、上网吧进游戏厅等等是“问题学生”追求的时尚,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一度成为“救灾灭火”的“消防员”,被动应付消耗着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和干扰,并在沉重家长中和当地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痛定思痛,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由于全校教师“人人是德育教育者”、“兴校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不断加强,并全力配合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开展工作,以上种种“问题学生”的严重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不良的言行偏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校风、班风得到了极大的好转,正常的、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一致肯定,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称赞。
(二)德育导师理论实践水平不断提升
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我校有关德育导师制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德育导师的实践操作水平更趋理性、人性、实效性。从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入手,对症下药,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教育充满爱,让“问题学生”感悟爱,从而从心灵上来感化学生。
(三)学校“全员育人”得到有效的'落实。
推行导师制后,明确了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使教师的育人职能显性化、育人对象的具体化,从而推动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我们开展德育导师制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涌现出了几位优秀的德育导师个人,但目前还有很多不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的地方。下一步我校将总结前一阶段“德育导师制”的经验和不足,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兄弟学校的支持下,使更多的学生配有德育导师,使德育导师制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越上一个新的台阶。
几点困惑
(一)如何切实加强教师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的自觉执行力?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有的教师还是负着“任务”去做。如何让这项工作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还值得思考。
(二)如何切实提升家长对德育导师制工作的支持度?问题学生的形成与家庭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家长的态度往往是造成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德育导师制开展的过程中,导师对家长的愿望和家长的实际配合情况造成了一定的落差,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教师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如何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有待进一步的思考。
(三)如何切实保证教师自始自终地以“五心”(诚心、细心、爱心、耐心和恒心)对待受辅导学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冰冻三尺”,显然不可能轻易改变。但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烦”的感觉,“气”的行为,“怨”的话语,结果又给受导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如何做到遵循养成教育结合自律的过渡规律,真正让诚心、细心、爱心、耐心和恒心,始终如一地融于学生当中,值得我们思考。
(四)平等对待“问题学生”,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隐私是做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平台,道理很浅显,但实践中往往会有所偏差。“问题学生”的形成往往都是家庭原因导致的,部分“问题学生”的家长其实也是“问题家长”,在工作中,对“问题学生”刨根问底,把握不好,就有追查他人隐私的嫌疑,反而被对方怨恨。一些“问题家长”,知道自己的不足,主管上比较配合,但没有行动,使我们的工作大打折扣。如何找准契合点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