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谭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菜根谭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菜根谭读书笔记1我读《菜根谭》,是从“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这句话开始的。书中汇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以精练明隽、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富含哲理的宝训。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果香可以用鼻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当你沉浸于融道德与哲理于一体的字句中时,就似和风细雨涤荡着你的心灵。“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等至今仍是我们处事励志的格言。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菜根谭》告诫世人: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磨练意志,砥砺情操,处处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是每一个建功立业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时尚的.东西往往只能昙花一现,而恒久不变的,是那些简洁朴实的格言警句。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是无限的,却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要活得充实,就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道德观。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这就是“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所在。无论每个人在做学问或为人处世中,都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有所进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做到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欺上瞒下、混水摸鱼,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日子被永无止境的忙碌所填塞,仿佛稍微停下脚步,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段路,我们究竟为何辛苦为何忙?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获取成就……相信每个人都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过,当我们一味疾步前行时,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欣赏沿途景致的机会。如何平衡和缓减那些压力呢?幸福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人心有真境,非丝竹而自恬愉,不烟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只有通过刻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才可能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现代人常会埋怨,物欲愈高愈觉得空虚。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静下心来读读书,力求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至高境界。只要怀有宁静淡泊的胸襟,就能获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亦能摆脱物欲的困扰。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在这个知识与信息骤增的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工作的节拍也在加快,因而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我欣赏“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那句格言。作为张家港口岸的检验检疫人员,我们常年把守在国门第一线,作为国门守卫者,我们以“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工作热忱,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紧迫感,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全力打造“检港同行”服务品牌,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为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菜根谭读书笔记2自古以来,拥有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大小,甚至是家庭地位大小的标志之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写出了世态炎凉与人生无奈。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对此就深有感慨。他曾学纵横之术,前往秦国游说秦王,书十上而秦王不用。最终穷困潦倒,耗尽资产而归家。看到苏秦回到家了,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这都是因为苏秦在外多年,一事无成,没有求得任何功名而遭家人冷落鄙视。
所幸苏秦大受刺激,发愤读书,甚至夜半瞌睡时,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以保持清醒。终于他学有所成,游说山东六国获得成功,权倾天下。再次回到家时,父母远远地迎接他,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以示恭敬,嫂子向他跪拜表示谢罪。
家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呢?名人经历如此,普通人更不会例外。
做为平民百姓,如果能够有很高的收入,自然会有相应的地位,那其实是一件幸运之事。大部分人,能够生存下来已实属不易,还谈何地位呢?手中无钱,自然会感觉低人一等。
一个人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这辈子他就真的'地位低下,经常受人白眼。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因为人本身就是观念动物,自己的行动完全受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支配。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会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意思是: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那么即使他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也会受到世人的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如果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那么就算他拥有公卿爵位,也仍然像乞丐一样可悲。
如果谁能理解这段话,并真正这样想,这样做,注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人穷志不可短,如果自身没有什么钱财,内心世界又一片荒芜,就会觉得自己没有用处,处处比不上他人。
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可以这段话为参考,改变内心,修正行为,不以钱财多少论英雄,唯以施德行善为目标。
这样你的价值观就不再是金钱至上,即使遭遇仍和以前一样,但会有了自信与从容,然后通过一点点的努力,改变现状,最终达到想要的目标。
菜根谭读书笔记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读书笔记大全《《菜根谭》读书笔记1500字》。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 ……此处隐藏11816个字……老子有云:自制则强。是的,竞争的社会里更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懂得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他人是给予一份公道,对于自己则是一种智慧,它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成功人生
有人曾问我,怎样的人生是成功的?听罢,满心迷惑,无法回答,翻卷沉思,我在书中有了一份答案——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战败,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败,不但仍保持称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毅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问鼎天下。
失败乃兵家常事。对人生而言,成功和失败又何尝不是如柴米油盐一样,成功不见得就是辉煌灿烂,失败也不能算是曲终事结。失败之后仍然能够不丢信心,不乱方寸,稳步向前,才是真智慧。
爱迪生经历了一千次失败,挫折不但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他1000次的失败实验何尝不是他1000次的成功体验。
磨砺人生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痛苦的人生体验,《菜根谭的智慧》这本书中也有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且走且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中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佳作在作者痛苦中写就,灵魂在痛苦中涅槃,这些痛苦在历史的夜空中闪耀着熠熠之光,璀璨夺目。
是啊,人生的痛苦不能只是负面效应,它还可以分解为自省,可以转化为自强,可以升华为创造。痛苦是昨天的遗产,今天的起点。痛苦的价值还在于你对待它的态度。痛苦也是一种智慧,在痛苦中拼搏必将是奋斗中人生的飞跃。
深深记得北宋学者汪信民的哲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带着泥土的泽香;菜根味纯,纯得与君子的本色一样地道,厚实;菜根味涩,是艰辛与奋斗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是那些能够承受艰难困苦执着前行的人。我想这样咬菜根的智慧,是人生的成功学。
读《菜根谭的智慧》如听一位智者的谆谆之言,如与一位诤友倾心相对。心中的阴霾慢慢退去,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世界上本没有无根的树木,无源的山泉,有源有流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菜根谭读书笔记14《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本书融汇了儒家自强不息、佛家宽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深得广大读者的喜欢。恰逢学校领导布置老师每月摘录两篇读书笔记,我就捧起此书细细品读了一番并摘录了期间的12篇,感觉收获颇多,读后心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想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我说的决不夸张哦。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一个受了教育有知识有头脑的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因为无论是自己有建树,还是以天下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担子,挑上这副担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参曾说:“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此为高远篇的精髓。
睿智篇讲到:“我虽然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恩应常记于心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达观篇给我们的启迪是:“一个心地善良而乐观的人,常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宽大为怀的人,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理会人事倾轧和人间的邪恶了。”
端正篇又教会我们: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和错误却不可以宽恕;自己受到屈辱时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帮他消解。
还有成就篇、奉献篇、自我篇、欢畅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么引人入胜。
让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话是“议事论事明晓利害”,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不妥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和判断,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考虑。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现在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读读《菜根谭》,那感觉不亚于跟圣人交流。
菜根谭读书笔记15《菜根谭》中有句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展云舒。”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话往往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但有一位大师却做到了,他就是齐白石。
不论是誉还是骂,都能做到听之任之,这属于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如此一来,便逃出了自我的约束,走出了自我封闭,于是,拳脚大展,专心于自我的事业,不为名所扰,更不为利所烦。这种不求名利之心,唤起了精神上的觉醒,反而会成就一番大事。
对于他人对自我的赞誉,能够淡然视之的人固然有,但应对他人对自我的'谩骂,又有几人能够“一笑而过”呢?
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学会用一颗简单淡薄之心入世,不要总活在他人的议论之下,不管是应对着他人的称赞,还是别人的诽谤,不必大费口舌与他人争执。古话说的好“清者自清,浊着自浊”,所以清浊自有定数,只求问心无愧便可。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可是心理专家还是给出了我们两点提议和方法,具体如下:
别把自我看的太重
有的时候,在特定的某个环境中,我们不要把自我看得太重,太把自我当回事。应对他人的赞美之词时,必须要坚持清醒,自我真正的水平仅有自我明白,8能把他人的话全部信以为真,这样只会迷失自我。有时候假如把自我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再也难以装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对自我只言片语的负面议论之词,暴露自身的狭隘心胸。
事过心随空
无论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是处在人生的低谷,我们要时刻坚持一种低调的态度。遇事不大肆张扬,遇悲事不盲目急躁,并且不要时刻放在心上,事过心随空。如果只是陶醉于自我取得的一点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别人的了夸赞,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进取。所以,要想做到宠辱不惊,首先要学会低调为人处事,这样能够有助于到达“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境界。
最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做到这一切,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事过心随空”如果能够做到这点,那么就没什么烦恼呢。努力的去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