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28 21:42:10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

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理解算法。

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风筝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同时,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创设了购买西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让学生探索0.4×3的结果,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生活情景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主张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本课凭感觉“先看作——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实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教者用多媒体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让学生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列式,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新理念。在最后又设计了一个《科技之旅》的练习题,给每个孩子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小数乘整数先看成整数乘整数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

在课堂上我首先复习了小数与整数的'加减法这后由情境图引了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强调了小数加减法竖式中一定要小数点对齐,而在小数与整数相乘列竖式时要最右边的数位对。可是在学生练习小数乘法时,写小数乘法竖式格式错误很多,许多同学都是象小数加法那样写,只记住小数点对齐。但在讲过几遍之后,错误的人数相对减少了,以后还要多加练习。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4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课始,先复习积随因数变化规律、和小数的性质为新课做铺垫。情境导入新课后,学习课本第2页例1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研究3.5×3等于多少。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转换为学过的'小数加法;有的学生把人民币单位“元”转化为“角”,也就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也有学生列竖式完成,分别从不同角度想出了三种方法。

集体交流时,学生都觉得用乘法竖式好,但理解每一步的计算时出现了问题——小数点要点在哪里?为什么?于是就从积的变化规律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把积进行还原。由此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方法。也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打下基础。

接下来学习例2:0.72×5时,就直接作为练习完成,而后交流并讲清计算方法。做出结果3.60后,讨论处理办法,最后明确化简格式。本节课通过试做、交流、小结、练习、再交流、最后总结方法,明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先算整数乘整数,再点上小数点。当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小数乘整数当成整数乘整数算出积后,怎样在积中点上小数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提出:因数中小数是几位,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个猜测,然后通过后续练习题目验证猜测。由此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不足之处是对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探究较为被动,虽然能够自如地进行列式但是对于意义的表述能力不强。计算练习中仍出现了忘点小数点、计算马虎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积的小数点点在哪儿,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人上此节课时先导入,出示场景列式0.8×3和2.35×3,问与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很容易引出了新课,小数乘整数。而后着重解决0.8×3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以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是3个0.8相加,从而可以加出2.4,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 ……此处隐藏6026个字……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

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4

小数乘整数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鼓励学生自学。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发票等,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0.8乘3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每千克西瓜8角,那么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钱?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掌握算法。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习,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在解决如何列竖式的问题上,我首先去了解学生列竖式的写法,尽管学生在尝试列竖式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但为学生理解竖式的写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后总结出了算法。这一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速度偏快,应该让学生体会出错误原因,认识到计算时是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的,因此过程中不点小数点,算出积后再点。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积的末尾有零的情况,体会到应该先点小数点再化简。最后,让学生总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的数学语言实在贫乏,总结不是很到位。

同时,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会将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积末尾的0没有自觉化简等。

基于此,我觉得课后的练习还是相当有必要!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

我上了《小数乘整数》这节课。课一开始我出示书中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目的是想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供条件。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教材安排了例1,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后,直接问学生:这是一道小数乘整数的题目,你会计算吗?那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把这几个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学生非常活跃,很快就口算出了0.8×3=2.4。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部分学生已不再感到困难,但也有不少同学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还是把小数点对齐了。出现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写法后,我马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你们各自说说自己这样列竖式的理由是什么?你们认为有道理吗?哪一种写法符合我们刚才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比较,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竖式的书写格式。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得了智慧屋,填写( )×( )=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这节课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如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的有道理,如 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或 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这样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而且理解了算理,知道了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因此,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要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