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教案

时间:2025-10-31 02:21:10
《七步诗》教案

《七步诗》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步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步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曹植像(课件出示)

师问:同学们,这个人你们认识吗?(学生回答)

2、对,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步诗》作者:曹植,有谁知道《七步诗》是怎么写出来的吗?出示课题:《七步诗》

3、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PPT出示)(2分)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著有《曹子建集》,存诗80余首、赋文40余篇。10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从后人的称赞中,可见曹植的才学非同一般,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也从而有了才高八斗的说法。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遭到曹丕的嫉恨。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于是就宣他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板书)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4、出示:曹丕迫害曹植的视频。(播放PPT)

5、齐读课题。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同学们,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古诗呢?(熟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二、学生熟读古诗

1、现在知道怎样学习古诗了,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出示)

1)、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评议(读出感情)

4)、再指名读。再评议(要求读出节奏)

5)、师范读。(读出节奏)(出示)

6)、全班齐读

2、自主理解诗句意思。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认真看看下面的注释,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问问同学或老师,然后再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1)、生自学古诗,弄懂诗句大意。

2)、小组合作,大家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讲给你小组的人听,他们有什么

建议或给予你什么样的评价?一会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汇报,看看哪组同学能获得这次汇报机会。

3、检查引入意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刚才小组同学汇报,我们了解诗的大概意思,下面我要提几个问题考考

大家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否更加透彻,不知大家有没信心接受老师的考查。

1)、“豆在釜中泣”中泣是什么意思?(哭泣)

2)、文中字面意思是指什么在哭泣?(豆子)

3)、它为什么而哭泣呢?(萁在釜下燃)

4)、仅仅是因为被箭熬吗?(引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我们生活中煮豆时豆会“泣”吗?(不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萁在釜下燃,或者说因为曹丕和曹植是兄弟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适当点写作方法:以物喻人

6)、那文中的豆指谁?曹丕又指谁什么呢?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是同胞兄弟,却互相残害。

7)、诗人作诗时在想什么?心情如何?(比喻兄弟间互相残害,逼迫而伤心哭泣)

8)、萁在釜下然,你认为这种哭泣是一种什么样的哭泣?(这仅仅是一种伤心的哭泣吗?(难受的、痛苦的、绝望的)

9)、同学们,诗人曹植为什么要写这样令人难受的、痛苦的、绝望的、悲伤的诗句来呢?

(因为曹丕和曹植是兄弟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

师:是啊,所以诗人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示)

10)、从这句诗句中,你还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对于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无奈与哀怨。)

《七步诗》教案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七步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曾与曹丕竞争太子之位。曹操去世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王。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因为曹植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而被押进朝廷问罪。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

2、教材地位及作用:《七步诗》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首诗。本册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大意的基本方法。本组教材的安排,是为了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不要求详细讲解。重点放在背诵上。

3、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件,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其中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件和图画读诗,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感受诗句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大意的基本方法。多数同学能够独立学习。剩余部分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够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大家都知道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哪些人物、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曹操,他 ……此处隐藏2129个字……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

1、完整的豆秧一棵;

2、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1、关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介绍关于曹植的资料)

2、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谁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3、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适当补充,(介绍《七步诗》的创作经过)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诗》)

二、读诗:

自由试读(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范读→再自由练读→点名读

三、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师:很流利,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在理解之前,我们先交流交流,以前,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交流学习方法:

生1: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如:查资料、查字典、上网查、查字词句篇、课本上查

师与生呼应:平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诗句的意思。(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发言。

(前两句: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我们”指谁?

生:“我们”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师:你们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了不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能再讲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吗?

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板书:豆 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四、体悟诗情。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1:从“豆在釜中泣”,我体会到作者悲伤的感情。

生2:不仅仅诗悲伤,还有愤慨,我认为应该是“悲愤”。

师:全诗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曹丕,看了这首诗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生发言。

(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曹丕难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险恶居心,弄得下不了台,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杀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将曹植终身软禁)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说,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道理。

五、练习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步诗》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帮助学生提高古诗鉴赏水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同学们,刚才老师走了几步呢?估计一下,大概用去多少时间?(30秒)那如果要准确地计时,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在古代,人们没有钟表,也没有手机,他们用什么来计时呢?(一柱香??)那有没有听说用步来计时的?古人的.走大多是踱步?以步计时。老师走了七步,什么也没写出来,可是在三国时期却有人走七步写出一首诗,大家想不想去学学这首诗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七步诗[板书:七步诗]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10分钟)

1、将五关分别分给分给五个小组,主要完成自己负责讲的那一关,其余的四关也要部分完成。

三、自主学习展示(20分钟)

1、五个小组分别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升华

附:

1、创作背景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据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行大法(杀头),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说出六句诗来,这就是七步诗的来历。)

2、了解诗人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让学生表演:(一生饰曹丕,一生饰曹植,其余饰大臣)

(3)用一句话来概括所见情景,并对此情形发表自己的想法,谈谈对曹丕的印象。

《《七步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