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能正确使用儿歌中的量词。
2.仿编快板书儿歌,并能按一定的韵律进行表演。
3.初步学习快板的使用方法,感受快板书表演形式的乐趣。
二、重点:
学习快板书内容并表演
三、难点:
根据量词仿编快板书。
四、活动准备:
课件、快板、大褂。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树丛里)
(2)播放蚊子叫声的音频,提问:听听是谁来了?
猜一猜它们说了什么?
2.教师朗诵,帮助幼儿理解快板书内容,引导幼儿尝试学说两只蚊子的对话。
教师:大的说我能吃颗枣,小的说我能吃个梨。
大的说我能吃头象,小的说我能吃条大鲸鱼。
(1)提问:两只蚊子都说了什么?大的说了什么?小的说了什么?
(出示课件,帮助幼儿记忆对话内容,正确使用量词:颗、个、头、条)
(2)带领幼儿一起学一学文字的对话,加深幼儿的记忆。
教师:原来大蚊子和小蚊子在树丛里面吹牛皮呢!
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大话,说一些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3)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说儿歌对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大蚊子、小蚊子进行对话。
(4)出示课件蜻挺,提问:这两只蚊子吹牛皮吹的正起劲呢,我们看看谁来了?蜻蜓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听听儿歌里怎么说的?(教师朗诵儿歌最后一句)
(5)幼儿一起朗诵完整的儿歌。
树丛里两只蚊子在吹牛皮,
大的说我能吃颗枣,小的说我能吃个梨。
大的说我能吃头象,小的说我能吃条大鲸鱼。
蜻蜓逮住它们俩,不声不响吞肚里。
3.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尝试快板的使用方法。
(1)出示快板.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快板。(教师拿着快板穿着大褂)
教师:刚刚我们朗诵的这个儿歌是一个快板书,快板书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说唱曲艺,就是一边有节奏的打着快板,一边念着儿歌,快板是竹子做成的,所以它也称为“竹板”,这个快板它由两部分组成长板和短板,那么快板要如何使用呢?首先伸出右手,张开虎口,放在长板中间的'位置,胳膊抬起来,将快板放平,打快板时胳膊不动,手腕转动。
(2)教师表演快板书《两只蚊子吹牛皮》,幼儿观看。
4.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能按一定的韵律表演快板书。
采用教师带领、集体朗诵、分角色朗诵的形式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韵律朗诵诗歌,感受快板书表演形式的乐趣。
5.教师出示四幅图片,师幼一同仿编快板书,并正确使用量词:颗、只、头、辆
树丛里两只蚊子在吹牛皮,
大的说我能吃颗糖,小的说我能吃只鸡。
大的说我能吃头牛,小的说我能吃辆大卡车。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有趣的快板书表演并进行再次创编。
2.区域活动
【语言区】
名称:儿歌创编
材料:图卡。
玩法:出示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进行一个关于量词的了解,然后进行一个吹牛皮的儿歌创编。
【表演区】
名称:快板社
材料:大褂、快板
玩法:孩子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快板的表演。
说课:《两只蚊子吹牛皮》是一首内容并不长的儿歌,全文内容诙谐幽默,非常便于幼儿记忆。因为幼儿从未接触过快板,也没有快板表演的经验。因此要在一节课内让幼儿学习并使用快板,按照一定的韵律进行朗诵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先学习儿歌,再带领幼儿认识探索如何使用小快板打出好听又稳的节奏,掌握快板的使用的方法后,结合儿歌内容,有韵律的进行表演。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升华,孩子自己创编儿歌进行快板表演。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2教材分析
故事《小乌龟找家》里的小动物是小朋友熟悉和喜爱的,该故事情节浅显易懂,蕴含着丰富的"爱家"的教育内容,从故事中幼儿既可以了解到小动物像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家,它们在自己的家里很快乐,又可以了解到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从而激发起爱家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为此,我设计并组织了了此活动。
教学策略
基于对故事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体现现代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故事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幼儿结合课件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猜测角色的对话等内容,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其次,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家是快乐”的情感。第三,通过表演,让幼儿感受着来自家里的“爱”。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情境,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2.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教学一开始,我以轻松的话题:小朋友,你们有家吗?你们的家在哪里?来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这样一下子将幼儿引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幼儿通过说出自己的家住在哪里,锻炼了自己在人多面前说话,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此我话锋一转,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不知道家自己的家在哪里?我们一起来看他是谁呀?幼儿都注视着画面中的小动物的一举一动,在逐页观看画面时,幼儿能够根据画面中出现的小动物,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先前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学说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对小动物的家更进一步的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最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但对动物的家有了清楚的了解,从而也萌发了幼儿对自己家的热爱。
3.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形象理解故事。活动过程中教师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统合在一起,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使幼儿能更形象、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知道故事中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并学说对话。丰富词汇:东瞧瞧、西看看、甲壳。
2.理解故事后,有感情的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3.感受家是舒服温暖的,在家里很快乐。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 ……此处隐藏7901个字……
3、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
4、幼儿集体讲述。
六、创编
1、你们猜猜小树叶还会落到什么地方?它还会遇见谁呢?它会对小树叶说些什么?
2、教师做小树叶,幼儿做小动物,巩固学习对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宝宝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有的又像爸爸又像妈妈。
2、懂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
【活动准备】
1、请一位教师扮演猪太太,一位教师扮演医生。
2、婴儿用床一张,毛巾被一床。
3、用储钱罐装饰的白猪4个、黑猪3个、花猪5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教学,用谈话引出课题。教师说:“刚才,老师看到猪先生匆匆忙忙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去问问猪先生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和小朋友一起问:“猪先生,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请你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一下您的快乐吧?” 猪先生说:“因为我的太太到医院去生小宝宝了?所以我今天非常高兴。”(启发幼儿探索想像,给幼儿设置悬念)
①请小朋友猜猜看,猪太太要生几个宝宝?它的孩子像谁?
②猪太太想生个什么样的孩子?
③猪先生想生个什么样的孩子?引出故事《猪太太生宝宝》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①猪太太想生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②猪先生想生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启发引导幼儿互相讲述,发表自己的想法)
③猪先生希望生什么样子的孩子?假设你是猪先生希望生什么样子的孩子?
④猪先生看到的是长的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3、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认识一下,猪太太生的猪宝宝长得是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①请医生把猪宝宝推出来,让小朋友一起看一下好吗?
②请孩子帮忙数一数有几只小猪?几只小黑猪?几只小白猪?几只小花猪?一共有几只小猪?
③教师和幼儿讨论:“为什么猪宝宝有的白、有的黑、有的又是花呢?”(引导幼儿懂得一家人因为有血缘关系,就会有想象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唱着歌曲《呼噜噜》,把猪宝宝送回家,然后把猪宝宝放到小床上,给猪宝宝盖上毛巾被,让猪宝宝休息休息。
【活动延伸】
1、在语言角内放上活动教材,幼儿自由翻阅活动教材,教师指导幼儿借助画面,幼儿自由讲述故事。
2、为幼儿提供奶瓶、尿布、摇篮等物品,让幼儿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学会照顾各种动物宝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4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的情节。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太阳图片,眼罩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中班的小朋友都长的特别漂亮,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长的也这么漂亮吗?今天何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故事说的就是小时候的故事,看看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太阳公公也有小的时候,猜猜太阳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出示太阳小时候的图片)
二、阅读理解故事
—————看看他们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呢?三个办法里,你看懂了几个呢?
三、小鱼救太阳
—————这些办法都不行,这时候有个人要出来救太阳宝宝了,你猜是谁呢?
—————实践体验,找小朋友带上眼罩做小鱼,台下小朋友告诉他太阳的方向来找到小鱼的'位置。
活动结束: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找太阳的游戏,我们再来找一次吧,找太阳之前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5活动目标:
1、学习用比较恰当的语汇(如倒影、捡)和语句说说图意。
2、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判定事件发生过程的顺序。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1、理解倒影。
2、重点练习用清楚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活动过程:
1、前期活动。
①讲述故事,“镜子里的小猫”(参考《动脑筋爷爷》)
②观察倒影,渗透于玩水活动之中,例:教师出示一种玩具或工具,让幼儿观察倒影,猜猜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2、自由讲述。
四人一组,一套图片。每人选择其中一相。
提问:“小狗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或怎么样?)
3、集中听讲请持有不同图片内容的幼儿分别说说图意。要求幼儿用规范的语句讲清图片内容。"(不出示图片)个别幼儿讲,全体幼儿仔细听。听辨一下,说的是哪一幅图片,如与自己相同的,就出示手上,请说者验证。还可重复讲。
4、讨论排序
①出示图片(可贴于图片板上)四幅,不挨顺序,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判定事件原因。
提向:“为什么小狗会哭”“小狗的肉骨头怎么会掉的?”“河里的狗是真的还是倒影?”“小狗看见河里的倒影是怎么做的?”
②根据讨论,四人一组排序。
③将每一组的排序方法展示出来。讨论,哪一组排得对,为什么?
5、完整讲述建议由教师或能力强的细讲述,提供给幼儿规范的的语言范例。
6、延伸活动
①语言角活动,可将图片装订成册,给幼儿练习讲述。
②可表演活动,可提供木偶,进行故事表演或歌表演。
附故事:小狗和肉骨头一天,一只漂亮的小狗嘴里衔着一根骨头走回家去。
走啊走,来到小桥上。桥下河水像一面镜子,桥呀,树呀都照出了倒影,咦,怎样这儿也有衔骨头的小狗呀?
小狗自己有了一根骨头,还想再要一根。它伸长脖子,张口想去捡桥下那根骨头,谁知刚张口,嘴里的'骨头掉进水里了。
漂亮的小狗,伤心地哭了。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