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日出教案语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日出教案语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日出教案语文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
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2、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讲读课文。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海上日出教案语文2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 ……此处隐藏23174个字……文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壮观的海上日出景象,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2、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性地朗读。
3、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语言积累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感悟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纵一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学生交流资料,由教师充当主持人,出题以促进学生互相判断、举牌示意。
谈话导入:
通过刚才的知识竞赛,我相信同学们对巴金老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不仅擅长小说和戏剧,也精通散文。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朗读
1、检查读书情况,确保同学读通顺。相互检查,每人读三个自然段,若出现错误,及时指出。
2、统计朗读良好的.人数并请其中的同学再读一遍,大家鼓励并以手势表示。
3、出示三张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结合课文中的文字,思考这些照片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相同:云、海水和太阳。不同:日出前、日出时和有云时。
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既然是讲述日出,为什么总要提及海水和云的变化?"
4、认真默读课文,重点标注有关三者之间联系的句子,然后通过感性朗读来理解。
(1)老师读出句子:“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太阳上升的过程中会让人感觉到一纵一纵?”
(3)感受到一切万物周旋,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壮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若能背诵则更佳。
三、视频观看,谈感悟
1、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跟着文字一边阅读,一边了解其中含义。
2、互相交流感受和心得。
在投影屏幕上,呈现出一幅海上日出瑰丽壮观的景象。我想对我的同学说:“这一幕真是令人惊叹!在海面上,明亮的红光映照着远处岛屿悠然的影象。天空渐渐地变得亮堂,并且颜色从深至浅渐变。
四、领悟语言,积累文辞
不同的文学巨匠都用过他们独特的笔调描绘日出这一奇迹。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描写日出的经典语言,我们可以先看一遍,然后选择我们最喜欢的一段去认真的阅读,朗读并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1、选择我们喜欢的一段描写日出的语言进行背诵、朗读。
2、通过绘画,再现我们喜欢的一段描写日出的语言。
3、选择我们喜欢的一段描写日出的语言进行抄写。
海上日出教案语文15教学目标
1.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
2.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目不转睛”“灿烂”造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读熟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对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早期的优秀散文《海上日出》,领略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板书:1海上日出)
这篇著名的散文作品是巴金老先生在1927年,从上海去法国留学的途中,随时记下的在海上的见闻,写下了一路风光,寄给他的两个哥哥看,使他们知道他如何度过在海上的时日,并让他们领略一些海上旅行的乐趣。现在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同样可以领略一些海上旅行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被巴金老先生称为伟大奇观的海上日出是种什么景象。
(二)检查预习。
预习是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课文之前预习一篇课文,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应用已有学到的技能。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五年级的学生预习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填写生字表格,认清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组词和字义。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1.填写生字表格。
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课文中有几个词语是儿化音节,要注意它们的读法。
比如:“慢慢儿”,第一个“慢”仍读m4n,第二个“慢”和“儿”要连在一起读,读音是“m—er”(念“2”的第一声)。“使劲儿”的“劲儿”连在一起读“j—i—8r”。“一会儿”的“会儿”连在一起读“h—u—@r”。
以上儿化音都不要把“儿”单分出来。
“一刹那间”的“刹”,读“ch4”,声母是“ch”。
“似的”的“似”读“sh@ ”,声母是“sh”,不要读“s@”,在“似乎”、“好似”这些词里才读“s@”。
辨别形近字,然后请同学口头组词。
蓝( ) 辨( ) 晴( )
篮( ) 辩( ) 睛( )
彩( ) 破( ) 静( )
睬( ) 坡( ) 净( )
浅( ) 透( ) 扩( )
线( ) 锈( ) 旷( )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生词,理解重点词语。
目不转睛:指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注视。形容精力集中。目,眼。睛,眼珠子。天水相接:天连着天,水接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