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9-21 02:21:1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复习引入

1、对口令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板书:1×1=1

1×2=2

1×3=3

……

1×9=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

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的乘法口诀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位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2.能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掌握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教学难点:

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

教学准备:

数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以前已经学过造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用数卡①②③造三位数,看谁造得又对又多。

2.学生造三位数。

3.交流反馈

师:造三位数时,你是怎样想的?造的数是几?最小数是几?

〖组织学生回忆造数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数方法

观察与思考

师:例1,用数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数?(学生口答)

操作与感悟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比赛

(1)两人合作:用这六张数卡造出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做后核对)

(2)独立造出2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3)用刚才造出的两个三位数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4)归纳评价。

〖造三位数学生有经验,例1的重点是计算三位数的差,因此教师把当作竞赛题作为每个孩子的“热身赛”,让他们在(造数)操作中感悟,在计算中体验。〗

(二)计算差和最小差。

例2,从数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出6张,将它们摆成三位数,求两数的差。

1.计算的差

(1)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差?

(2)独立尝试,交流反馈。

板书:987-123=864

(3)引导学生小结: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就能得到的差。

〖通过尝试计算,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2. ……此处隐藏11318个字……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分米的认识 学习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3.会对统计表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这些统计表所说明的问题。

4.渗透统计思想,结合统计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出示六年级师生为灾区儿童捐款的数据。

问:

(1)你们看看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据: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说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如果列成表,这个问题就可以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板书:简明生动)

(3)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制表知识把六年级为灾区人民捐款情况简明生动地表达清楚呢?

(学生分小组制表。)

(4)汇报各小组制表情况。(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统计表投影出来。)

投影出示:

讨论:

(1)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

(2)请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级的百分比大,还需将表怎么修改?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制表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东风机床厂1993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想一想怎样算出表中空缺的数据。

(1)把你的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内,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车间生产台数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统计表。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1、2、3、4、5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