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儿子 母亲)
二、细读课文2、3段,体会我的心情,感悟母爱的无私
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犹如平静的湖面扔下了石子,变得不平静了,我的感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
☆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学生自由谈感受,引导认识:
母亲很轻,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没有想到,以至于抱母亲时差点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亲,不关心母亲,——“我心里很难过”。
2、第二段:学生自由谈感受。
出示这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齐读。
品读感受: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理解“年复一年”
出示图片,引读: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母亲是……(教师读)
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母亲还是……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总是……
读到这里,你明白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了吗?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引导感受:
我能挑得动,母亲不让我挑;我能挑得动,没有帮母亲挑,没有替母亲分担重担,——“我的心里很难过。”
看着病重的母亲,我仅仅是难过吗?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引导感受:
理解重担的双层意思。
指导朗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第三段:
出示:
☆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引导感受:
母亲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透过“笑了笑”,你又体会到什么?
病重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觉得微不足道,很坦然,历尽千辛万苦却无怨无悔。——“我的心里很难过。”
三、细读课文4、5段,体悟我的做法,感受浓浓的亲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我突发奇想,说:“……”(引读)
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一幕,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
出示:图片 (配乐)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让这个画面永远地留住,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配乐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静,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儿时,我们无数次被母亲抱,在母爱的沐浴中长大;而今,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里,给了母亲第一次爱的回报。(板书:爱)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再次感受这人间最真挚、最纯美的真情吧!(配乐)
四、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爱
第一次 无数次
“我” 母亲
难过 瘦小
愧疚 操心
五、教学反思
到目前为止,我读过好多篇关于写母亲的文章,我觉得这一篇是最美的,有着心在流血的感觉。对于亿万人来说,真的如此抱母亲恐怕了了无几。我想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震撼也在此。
怎么教这课呢?我一遍遍地读,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亲,想父母亲的母亲。我想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起来,通过读去体会我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我的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但上完这课后,我觉得我让学生读的还不够,自己读的也不够,没能够把学生的感情完全调动起来。希望以后能有所提高。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一、交流导入:
在四年三班这个小家庭里,我作为家长,有严厉也有关爱,我和你们一样享受着课上的自由交流,课下的平等对话,老师真的为拥有你们而幸福,我爱你们,你们呢?爱我就请抱抱我。是的,爱是需要表达的,爱也是可以传递的。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只要心中有爱,一切就更美好!
二、课题引申 品读“抱”字
1.请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2.指名读课题,展现不同的读,突出“第一次”,“抱”,“母亲”等词语。在读中交流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突出不同词语的读,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中年男人,在母亲生病时,第一次像抱婴儿一样抱了母亲。[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形式的不同但学生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 ……此处隐藏1606个字……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找出描写我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学生自读后交流。(从“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感受到我对母亲身体很轻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以为母亲很重。)
3、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4、母亲这么轻,只有89斤,我却不知道,以为她有100多斤。是因为我们不关心母亲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轮流”“赶紧”)
5、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要读好。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我们都很关心、体贴母亲,可现在才发现并不了解母亲。母亲只有89斤,为什么我会以为她很重,有100多斤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
2、重点理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出示文字)
(1)再读读这几句话,具体说说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有100多斤?
(从第一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无比艰辛,她很强健;第二句话中感受出母亲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第三句感受出母亲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吃苦,我们也习惯了,觉得母亲能做,她力大无比。自然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健壮,很重的。)
(2)可是万万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其实母亲所承受的重担何止肩上挑的100多斤重的担子啊!还指什么?“翻山越岭”指什么?
(3)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可是她却独自一人默默承担着,连跟她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女都不知道。你们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谁能把这段话读好?
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应有100多斤,没想到她是不愿让我们受苦,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所以我很难过,我更是愧疚。
4、接读:这时,身旁的护士也被感动了。她动情地说:———— 可母亲却笑了笑说:————
5、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母亲说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些事”指哪些事?“这样过来的”指怎样过来的?)
(2)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感受出了什么?
(3)母亲觉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心甘情愿。她觉得那些事很平常,每个母亲都是这么做的。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4)谁来读一读,读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5)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肯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吧!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母亲又是怎样爱你们的?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你们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一样,都很伟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时,我突发奇想地说————母亲说————护士说————母亲这才没有作声。(出示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场面,用心去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看,母亲的眼角流出了泪水,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3、现在,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激动,那么幸福、甜蜜。可小时候母亲曾经是无数次抱我们,我们却觉得那是很普通的事。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平静,你们现在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对文中的母亲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4、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让我们再一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课后延伸
1、背一背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2、制作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送给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最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我在教学时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和“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听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