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5-10-02 17:24:1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通用15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这本《傅雷家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以及文化修养起到了深远的作用。不但被誉为“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还被称为“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在以往的生活中,傅聪从小就不爱吃蔬菜,只吃肉食,并置若罔闻傅雷的警告。傅雷便惩罚傅聪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以几乎苛刻的爱,是以严厉为衬托的,这是不同于寻常的方式,可见傅雷对儿子的爱很深沉。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给予了无穷的期望和无尽的教导。把自己心中所想和口中所念都写于信中——将自己对儿子的爱毫不保留地呈现在儿子面前。这种肉麻的爱是被苛刻所衬托出来的,与傅雷之前对儿子的`爱相比,在家书中显得亲切、伟大。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只是永远没有被黑暗所遮蔽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支持,字里行间显现出他人格的力量。他对傅聪的要求:“先做人,其次是做艺术家,再是做音乐家。成绩不是第一,人品最重要。”

我认为傅雷的做法非常值得赞扬和推广,父母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心里健康和身体健康,其次再是学习。现在有部分家庭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一桩桩惨案发生,比如前段时间报道的大二学生弑母案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酿成的悲剧。

希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当孩子困惑时能帮助解答,指引方向;有问题时,能一起说说心里话等。希望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呈现在一起相处的生活中,不要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是呈现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书信交流中。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这就是《傅雷家书》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傅雷家书》是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父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父爱如山、如海、如家书,封封触情、触爱、沁人心脾。亲情至深,傅雷却用数封家书表达了爱的全部。一本书,一段情,一对父子,即使时光易逝,时隔半个世纪,亲情之爱却从未腐朽。

傅雷,他为人坦荡正直,爱子心切,是严父更是良友。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心孩子远离身边,父母们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抚养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高兴,也为此感到忧愁,我们应谅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聪的成长途中,父亲傅雷似乎早已化为天空的北极星,引导傅聪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确方向。除生活的琐事之外,还涉及了艺术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傅雷让儿子知道了“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体会、文化感悟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儿子。

回首遥望,过往的今天,微弱的烛光下,仍有心系游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笔,细细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张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终身伴侣。两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嘘寒问暖,比量三分,虽然傅聪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这其中满满是深切默默的爱。

傅雷在信中曾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饱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然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是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但经历了这些,我们会变得更坚强,收获如那酒浆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书》字里行间都深藏着一颗父亲的爱子之心,不同于母爱的温柔细腻,父爱更像是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广阔。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对我而言,《傅雷家书》实在是一本好书。

初读此书,会感到乏味,无趣,因为我觉得这只是一堆杂乱的书信,甚至连成书都太过牵强。但是,读完我才恍然大悟,这并非只是父子之间琐碎的家常话,这其中包含了许多。

这是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牵挂之心,也是父亲深沉而又严格的爱,傅雷是一位文化素养,高学识渊博的父亲,他能够理智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他总是会预料到一切,可能发生之事,给儿子提出建议,当然也爱说些琐事家常。

其次,书中所有书信内容,都很具有文采,虽只是普通,日常的来往书信,却又像极了精雕细琢,不过倒也符合他作 ……此处隐藏3087个字……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

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家书,他更是家长与孩子共处的经典范例。

相信看过此书的人们都会发现,这是一本“神奇”的书!音乐方面,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肖邦的名字中了解各种各样的世界名曲;语言方面,我们又因傅雷是位学贯中西的作家而得福,可以学到不少中西方文化甚至英文单词……

当然,重点不止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傅聪的感情与态度,与常人大有不同。

傅雷是一位沉着、理性又富有智慧的人,在平日里,他永远以朋友的身份与傅聪进行着书信往来,谈人生,谈艺术,谈古今,谈哲理……他那富有智慧的大脑常常令我在读书时击节称赏,忘我地大叫一声:“哇!怎么这样有远见?”当他听说儿子每天在异国他乡独自练琴八小时,他便告诫傅聪要把心态放平,放松下来才会有更好的`收获;当他听说儿子将面临考试,他便劝说他不要再没命地练琴,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超常发挥;当他一天天写着信,却收不到傅聪的回信时,他便立刻心急如焚……

在某一封家书中,傅雷终于收到了傅聪的回信,他说:“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四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天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封信与第七封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由此可见,精确数字的背后,是傅雷的认真,严谨的性格体现,更是一位父亲望穿秋水般的思念与牵挂。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傅聪一定很感谢他那如师似友的父亲吧!我想。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自古就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来的话更好的流露。《傅雷家书》就是这个例子。

《傅雷家书》摘编了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的读物,充满了父爱。

傅雷老先生曾说过,他给儿子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年轻人的思想,

三、训练傅聪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看了这本书,就似看到了傅雷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国家、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我从书中读懂了很多。比如“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当我遇到困难时,看了这句话,会马上斗志昂扬。读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使我明白无论得失成败,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足够了。读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让我明白有些事不能做得太过。

有一段话一直令我有无限感慨:“其实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完美不一定全是好事,有块镜子的碎片一直想寻找另外几块碎片,由于有棱角,他走得慢,欣赏了许多美景,但当他找到其他碎片,圆镜子太完美了,但他们看不到风景了。

《傅雷家书》虽是父母与孩子普通的书信,但却影响了很多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与大多数父亲不同,傅雷的大儿子傅聪,向他的父亲一样选择了艺术这条路。文艺是条羊肠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双双在这条小路上走出精彩。并且获得极大的共鸣。他们的关系由父子变成朋友,再到两个惺惺相惜艺术家。如果说傅雷凭借的是时代造人,在那个的年代抓住“天时”,经受磨砺之后,终见光辉。那傅聪这个伟大的音乐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样一位知性的父亲,不成功怎么说得过去呢?“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观清晰的看待艺术,丝毫没有迂腐偏见,这样的老人,即使在所谓“新社会”的今天也是凤毛麟角。可在那个年代,傅雷的艺术修养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

傅雷的视角是从国际出发的,这与傅雷多国游历是密不可分的。这提醒着我们现在很多人记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条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阅历礼自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什么阅历、城府的话,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傅雷夫妇在浩劫中遭受身体与精神的.蹂躏,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双双自杀而亡。在傅雷夫妇留下的遗书中,注明自己的后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处理,并将事项一一列出,其中还包含保姆的生活费与他们夫妇的火葬费,傅雷夫妇不畏死亡,而世人为他们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妇生前所留下宝贵的书信,不仅影响了傅聪的一生,更是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我想,不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这些都是我们最该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财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

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

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